路很陡,笨重的發電機只能用古老的滾輪方式一步一步地移上山
“如果再選擇,還做守燈人”
幾十年來,除了與大自然做斗爭之外,寂寞、單調、枯燥是大家能否堅持下去的另一個“對手”。燈塔下的生活是寂寞的,遠離村莊和人群,因為常年離群索居,每個人都變得不善言辭。
早年,沒有電視機,沒有手機,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只有孤獨的煤油燈和窗外塔頂的燈光陪伴。管理看護燈塔的工作是枯燥繁復的。天一黑,隔一段時間就要走出房子查看一次燈是否還亮著,直至天亮。為了防止燈塔被海水揮發的鹽分侵蝕,得用淡水把整個塔身沖洗一遍。這些工作,必須風雨無阻,尤其是在刮臺風的時候。
檢查燈器旋轉情況、計算燈器發光時間、保持燈籠衛生、檢查電池的各類電壓、檢查太陽能光板電壓電流、實時關注天氣情況……這些只有一個目的:保證燈塔永不熄滅。
燈塔也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象征,每天定時升降國旗,成為守燈人一天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由于牛山島是無人島,除了幾個守島的漁民之外,幾乎很少看到人。工作之外的業余生活也很單調。“開始的時候很想家,后來慢慢習慣了,沒有事情的時候就聽聽收音機,這里是離臺灣最近的燈塔,能收到那邊很多的電臺,后來有電視看了,現在甚至還有時間釣釣魚。”曾國華說。
曾國華是莆田人,早年需要輪渡才能進出平潭。有十幾個春節是在島上度過的。“有時候家里面親人生病了,瓦片被臺風刮走了,也走不開。”說起這個,曾國華覺得有點對不起家人。
三十年來,俞兆月見證了整個燈塔的變化,同時也看著一批又一批的人離開,只有他一人在苦苦堅持。“走了一批,新的一批又來了,已經有十多批了。”俞兆月說。
“這樣枯燥、單調的日子,如果再選擇一次,還會選擇它么?”面對記者的疑問,俞兆月、曾國華的回答異常堅定:會!
在燈塔的周圍寫著這樣一句話:以島為家守燈塔,以苦為榮作貢獻。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往來船舶才有了保障。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10-19高位截癱孕婦在歌中守望幸福 丈夫寸步不離守候
- 2012-07-20永定培豐鎮農婦路拾千余元守候失主兩小時
- 2012-07-18神秘“四兄弟”守候杰仔十年 用愛鋪陳腳下的路
- 2012-07-16龍巖永定縣培豐鎮農婦路拾千余元守候失主兩小時
- 2012-05-02昔日福州勞模今成植物人 老伴不離不棄守候19年
- 2011-10-17女童被碾眾漠然,良心底線誰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