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屬于軍門社區的”
一年365天,林丹幾乎天天都在忙那些“婆婆媽媽”的事。而且,這一“忙”,就忙了36年。
“36個春秋,一路上走來,有酸甜苦辣,有掌聲鮮花,好像一晃就過去了。”林丹感慨地說。
36年前,年輕秀麗的知識青年林丹剛從福州北峰的一家茶油廠回城。由于林丹從小熱情開朗,能歌善舞,又很喜歡幫助人,跟周圍的人們十分投緣。當時居委會主任老許已經70多歲了,聽大家說了林丹,就放在心上,動員她到居委會做事。可老許哪里知道,那時林丹的夢想是當閩劇演員!可老許就是看準了林丹是個做居委會工作的好苗子,三番五次地動員她,最終把林丹給感動了,松了口答應試干幾個月再說。
沒想到干了一段之后,林丹發現,雖說居委會做的都是“婆婆媽媽”的事,但這些事都是居民們很需要的,而且每做成一件事,居民們都夸她,也很敬重她,這讓她很開心,干得更來勁了。
百姓心中有桿秤。這么多年了,居民們又是怎么評價林丹的呢?居民鄭金玉說:“林丹主任,好人啊!我們希望她能長命百歲!”
有著53年黨齡的老黨員呂云娥說:“林丹主任了不起!幫扶困難群眾,有些事是常人難以做到的。而且更可貴的是一干就是36年,上級發給她的獎金總是送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吳用寧是軍門社區新聘用的一名干部,在林丹身邊耳濡目染,她深有感觸地說:“林丹主任對社區群眾充滿愛心,她以真情換真心,與群眾打成一片,她讓我們明白,奉獻是最大的快樂!”
東街街道辦事處顧承新副主任說,“當社區主任,沒什么權,也沒多少錢,可林丹不在乎,一心為群眾排憂解難,讓居民有社區的認同感。”
東街街道計生辦主任丁虹認識林丹近18年了,每次見到林丹,都覺得她精力充沛,渾身上下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氣,“其實她患有低血壓,好幾次都是一邊打吊瓶一邊堅持上班。人是需要有一點精神的。”
軍門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楊曉紅在林丹身邊工作了6年多的時間,她說:“我時刻感受到她對事業的熱愛,對居民百姓的真情,對同事下屬的關心。身為‘小巷總理’,她以為民奉獻為樂,以為民奉獻為榮,在工作中不斷創新,使社區充滿生機和活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10-30優秀社區工作者林丹:服務好社區群眾是我的最大職責
- 2012-10-30平凡中的非凡力量 "林丹式"人物把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 2012-10-30林丹:一片丹心 愛黨為民
- 2012-10-22優秀社區工作者林丹:服務好社區群眾是我的最大職責
- 2012-10-22平凡中的非凡力量 "林丹式"人物把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 2012-09-03林丹:一片丹心 愛黨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