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優化社會道德風尚。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積極開展無償獻血活動,無償獻血量占臨床用血量的平均數為156.72%,榮獲省紅十字會“無償獻血促進獎”。廣泛開展慈善助學、“送溫暖、獻愛心”和“愛心助學”等公益活動,2008年來,資助759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0多萬元。發起“一元錢愛心工程”,在銀行、超市、飯店、青年文明號窗口單位等公共場所,設立73個愛心捐款箱,收到捐款2萬多元,資助20多名貧困中小學生完成學業。開展“情系災區、奉獻愛心” 和“慈善一日捐”捐款活動,為受災群眾和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積極奉獻愛心,特別是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向災區捐款550多萬元,并伸出救援之手,縣防疫站派出兩名干部到災區開展衛生防疫工作,長泰漂流公司黨支部與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村黨支部結成對子,接收10名學生到縣三中就讀,負責他們學習生活費用至初中畢業,長泰經濟開發區及時把1300多個用工崗位送到德陽災區,以提供就業崗位形式為災區重建出力,并為他們提供免費住宿、伙食補貼、崗前培訓等幫助,互助、友愛、慈善蔚然成風。
規范社會志愿服務工作。完善志愿服務工作機制,積極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宣傳志愿服務理念,組織全縣志愿者撰寫心得體會,展示志愿者風采,激勵全社會參與社會志愿服務活動。2009年2月,成立志愿服務協調小組,出臺了《長泰縣社會服務志愿者管理辦法》,組建文明單位志愿服務隊162支,志愿者隊伍人數達12600多人。2010年5月,建立6個社區志愿服務站,形成了鎮志愿服務領導小組、社區志愿服務工作小組和志愿者“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實行“鎮黨委政府領導、居委會指導協調、志愿者自我管理”的運作模式。2011年3月,在全市率先成立縣級志愿者協會及基金會,志愿者基金規模近20萬元。各級文明單位志愿者服務隊伍,積極開展了關愛青少年、文明交通、低碳環保、群眾文化、敬老愛老、關愛農民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衛生整治、公共秩序維護、創城宣傳及各種便民利民和愛心幫扶等志愿服務活動。如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集中組織全縣108名黨員志愿者義務獻血,獻出血量33800cc;巾幗志愿者服務隊攜手全縣14個市級以上巾幗文明崗100多人,與結對村(掛鉤村)婦代會開展一崗一村結對幫扶,以治理家庭“六亂”(垃圾亂倒、污水亂潑、柴草亂垛、糞土亂堆、禽畜亂跑、衣物亂曬)為突破口,發揮巾幗主力軍作用,共創優美村莊、優美家園,2009年,縣婦聯被全國婦聯評為先進集體;紅十字志愿服務隊伍開展疾病知識宣傳、救護培訓、專項募捐等活動,涌現了我縣第一例遺體捐獻。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的志愿者精神深入人心,志愿服務事業蓬勃發展。
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活動。發動干部群眾參加全國、全省道德模范和“我評議、我推薦身邊好人”活動,三年來,先后有蔡連鳳、梁蓉榮登“中國好人榜”,蔡連鳳被評為漳州市首屆道德模范,徐清華、陳國海分別被評為2008年度、2009年度感動漳州人物,表彰了首屆縣級道德模范和一批十佳好人,并把他們的事跡制作成專題片,以講故事的形式在電視臺播出。在社區、企業、機關、學校、村鎮等城鄉基層單位,組織開展道德模范巡講、報告、座談會等活動,大力宣傳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承擔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用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跡激勵廣大市民崇尚美德。努力探索關心扶持各級各類道德模范、“身邊好人” 激勵機制的有效途徑和辦法,鼓勵全社會關心他們的生活,形成“好人有好報”的良好社會氛圍。學習道德模范,爭當道德模范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