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不言棄 愛心接力42年
上世紀70年代初的英林鎮街頭,一對福州來的老年夫婦先后過世,留下了孤獨無靠的傻兒子,每天靠著從垃圾堆里撿食物為生。一天,一位好心的街坊把他送到當時的英林公社(如今的英林鎮政府)幫忙挑水,混一口飯吃。但由于英林公社經濟緊張,他又被送到當時物資供給相對豐富的英林供銷社。當時的供銷社主任陳而尤接收了他,對他說:"你就把這里當作自己的家,只要我們有得吃,就決不會讓你餓著"。從此,這個孤兒便有了一個新家,有得吃有得住,后來連戶口都落戶在英林供銷社。
這個孤兒名字叫李池池,這還是英林供銷社員工們幫他取的。池池用閩南話念就是"弟弟",是當地人對男孩子的昵稱。"盡管當時他已經30多歲,但由于智力只相當于七、八歲的孩子,所以就給他取了這樣的小名,登記戶口時也就這樣填了。"在供銷社工作30多年的洪新農回憶說。
1995年供銷社食堂關閉,供銷社員工們就自己合伙煮飯給李池池送三餐。池池的飯量絕對大,雖然年紀大了,但仍是一大海碗一大海碗地吃。許山海負責池池的個人衛生已有近20年了,催他去洗澡、洗衣服,幫他剪頭發、修剪指甲等等,就像對自己的親人一樣無微不至。
2007年3月,69歲的池池突然嚷著雙眼看不清東西,經檢查發現是白內障。供銷社的員工就你三百、我五百的,自發籌湊1萬多元的手術費,由于嚴重白內障,治好的池池只有一只眼睛可以看見,另一只眼睛失明。由于池池比較調皮,回來不到4個月,又不慎從樓梯上摔下來,造成腦出血和大腿骨折,被送到晉江市醫院搶救,5個小時后才清醒過來。這事急壞了供銷社的員工們,他們天天"打的"上青陽探望。醫生囑咐要休養6個月,期間要定期檢查。考慮到池池回英林休養不大方便,大家就在醫院附近幫他租了間民房,請了個護工24小時照顧他,又時不時地帶來池池喜歡吃的豬腳、五花肉。這個場景,讓護工小李看了很感動,把護工費減下了幾百元。好不容易,池池傷愈后回到英林供銷社。沒想到,2008年1月17日,池池不小心又摔傷了,造成左股嚴重骨折住進醫院,經醫生診斷將終身癱瘓。盡管臨近春節,大家都很忙,但還是自發排班看護池池,許多退休員工也自發到醫院探望、看護。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