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2 護理不光是打針發藥
1984年,我國恢復高等護理教育,姜小鷹以全省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上海醫科大學護理學專業。
1988年,她再次面臨人生的轉折。由于工作需要,她從醫院調入福建醫科大學從事護理學專業教學,“我做護士已經得心應手,一下子被調去做老師,不僅舍不得,而且心里沒底。”姜小鷹說,更艱難的是,當時福建的高等護理教育剛剛起步,而且存在爭議,“當時,在省內乃至全國都有一種聲音,護士不就是打針發藥,沒必要進行高等教育。”
雖然面臨重重壓力,但親身經歷讓她堅信,高等護理教育不會取消。從上海醫大學成歸來后,她幫助醫院建立完善了一整套護理質量控制標準和管理制度,大大減少了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她說,護理絕不是打針發藥這么簡單,而是一門學科;護士是白衣天使,還必須是插上科學翅膀的天使。
姜小鷹制定了護理專業專兼職教師培養目標和計劃,培訓和建立了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在福建尚無護理本科專業的情況下,她精心設計了高等護理教育自學考試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
到2007年,我省高等護理專業教育形成完整的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層次結構。現在,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專業的護士遍布省內外各級醫療機構;省內所有醫院的護理主管幾乎都是姜小鷹的學生。
故事3 “院長媽媽”虧欠媽媽
2009級護理專業學生高世鼎說,班上男生占三分之一,這是前所未有的高比例,不過,有不少人是被調劑來的,剛進學校時頗為郁悶。“想著畢業后要當護士,而且還是男護士,心里總有些疙瘩。開學第一天,院長就來到我們宿舍,給我們講她的經歷,她對護理行業的熱愛,對護理專業高等教育的熱情,一下子就深深打動了我們。”在學生眼中,姜小鷹教學、科研時要求嚴厲,生活中卻很慈祥,“遇到事找院長,她是我們的‘院長媽媽’。”
然而,這位“院長媽媽”時常覺得虧欠自己的母親。當年,她母親生病住院后,才發現有高血壓,“平時工作忙,連經常給她測血壓都沒能做到。如果能早點發現,也不會發展到那么嚴重。”總掛著親切笑容的姜小鷹,說起這段往事,臉色變得凝重。在母親因腦出血病重住院的8個多月,她白天堅持教學及管理工作,晚上到母親病床前,一邊陪護一邊批改研究生、在職培訓護士的論文。
姜小鷹對獲得南丁格爾獎章說得很少,她認為這個獎是屬于福建所有護理工作者和護理教育者的,“是對福建這幾年護理專業和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的肯定。無論有沒有拿這個獎,南丁格爾都是我的偶像,她的奉獻精神,會激勵著我為護理教育事業再做一點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9-12我省姜小鷹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
- 2011-12-07“白衣鐵人”姜小鷹 35年一路追隨南丁格爾
- 2011-09-08“南丁格爾獎”獲得者姜小鷹為大學生作開學第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