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風景名勝區認識到創建文明風景旅游區的最終成效要由游客來檢驗,歸根到底要體現在服務上。為此,鼓浪嶼風景名勝區堅持以人為本,以游客為中心,在深化服務上不斷求發展、創特色。
1.加強景區數字化建設。2010年,在全國景區率先推出3G無線門戶網站,實現“信息隨機而動”。利用中國移動的“TD無線城市”平臺,實現市民游客可以用手機實時觀賞鼓浪嶼美景;配合管理需求,將視頻監控系統升級為“全球眼”,使本地和遠程都可以實時監控。為切實加強對鼓浪嶼日益增多游客的旅游安全管理,鼓浪嶼管委會從2011年9月20日起,將廈鼓輪渡售票窗口從鼓浪嶼遷移至廈門輪渡廣場。新的售票系統能實時記錄游客進出島數量,并將數據顯示在輪渡廣場中間的LED大屏幕上,以便游客根據景區游客數做出選擇,并且有利于更主動地控制上島游客數,便于整個景區的科學管理。同時,廈鼓航線還專門開通了居民乘船專用通道,實行客貨分流,船上配備保安,進一步保障了市民游客的乘船安全。2012年年初及時推出輪渡船票網上售票系統,市民和游客可在網絡上購買輪渡船票,過渡時直接刷二代身份證即可,免去了旅客排隊購票的麻煩;5月份開通了 “智游鼓浪嶼”手機客戶端,游客可用手機查詢鼓浪嶼旅游信息和商家信息,極大地方便旅游團隊快捷進站乘船進入鼓浪嶼景區觀光游覽。
2.加大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資金,建成新的環鼓景觀路、沿菽莊花園至皓月園沿海黃金岸線臨海步行棧橋及夜景工程;全面啟動街巷改造工程,完成鹿礁路、龍頭路和中華路路面改造,輪渡廣場2號綠地、小浪蕩山、馬約翰廣場等地塊的街頭水景建設工程和兆禾山等西北部三地塊景觀工程以及全島的夜景工程建設;完成林氏府主題酒店、沁園旅游度假村、鹿礁路街角廣場、環衛碼頭地面沉降治理工程建設;組織對美華片區、協和禮拜堂、延平公園、英雄山棧橋、鼓浪別墅棧橋改造、鼓浪嶼紅花紅葉植物種植工程建設和安海路、復興路、福建路、龍頭路、永春路、內厝澳路的綜合改造;興建鼓浪嶼西北部旅游客運碼頭,2012年“五一”期間投入試運營,待相關營運手續完善后正式投放使用。
3.堅持綜合治理。 隨著福廈動車開行,景區游客量持續增加,給旅游環境管理帶來較大的困難。鼓浪嶼風景名勝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加強依法管理,按照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條塊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積極組織和協調景區行政綜合執法大隊、工商、公安、邊防、煙草、衛生等行政執法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重點整治占道經營、流動攤販、 “假導游”、“野照”、售假販假、價格欺詐等擾亂景區旅游環境的不法行為的綜合整治行動,有效凈化了旅游市場環境;加強環境衛生保潔力度,實行“管養分離”體制,采取統一管理、統一考評的辦法,加大對居民、游客“廈門市市民文明公約”和《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的宣傳教育,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確保道路、沙灘清掃保潔質量;加強綠化美化整治。組織改造輪渡廣場、體育場綠地草皮,組織并完成對景區32萬平方米公用綠地、16萬平方米單位綠地、16.8萬平方米的山體林地進行綠化規劃及景觀設計和改善工作,及時做好已拆遷地塊的綠化美化工作,不斷提高綠地植物配置的景觀質量。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