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相視凝望眼中滿是幸福
殘疾小伙子的坎坷人生
1988年出生的張濤在9歲時就因為一場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左手,右腿小腿,而右手也僅僅剩下拇指和小指兩根手指。單獨撫養他的父親失去了工作后,帶上了小張濤開始流浪賣藝生涯。為了一口吃的,父親吃過各種苦。這些都深深地銘刻在張濤的腦海里,也使得他從兒時起便懂得愛和堅強。
直到后來在賣藝生涯中,憑借堅強的毅力,張濤僅靠一只手的兩根手指學會了不凡的書畫技藝。2007年,他和父親來到了廈門。2008年,父親去世了,但張濤沒有忘記父親的囑托,“要好好練字,學學做生意,好好做,將來娶個媳婦,把日子過下去”。
一個好消息是,遲到的賠償款終于在致使張濤殘疾的事故十多年后交到了他的手里。張濤裝上了假肢。“可以重新正常走路了,感覺像要飛起來”,張濤說。這一年他通過網絡認識了一些助殘的義工和志愿者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父親去世前曾為張濤注冊了一家文化藝術公司,在張濤的努力下,業務漸有起色。
因公益結緣美麗女友
張濤也積極地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同時開始認識一些書畫界的朋友。也正是這個契機,一名女孩開始走進了張濤的生活。女孩名叫羅萍,大學畢業的她在詔安老家當一名英語老師,但熱愛公益的她經常參加一些公益活動。那年暑假她到廈門參加公益活動結識了張濤,隨后由于張濤在創業時遇到困難,通過網絡召集志愿者共同商討如何克服當前困難時,羅萍就是其中的一個志愿者。
當張濤說希望有個固定的人幫助自己時,羅萍主動留了下來幫助他,羅萍把學校的工作辭了,專心在廈門幫助張濤。在工作的不斷接觸中,兩個人漸生好感,并于2009年10月確定了戀愛關系。交往兩年多,羅萍一直瞞著家里。
后來張濤去見了羅萍父母,“見他們時心里很緊張,羅萍之前跟他們說了我的情況,到她家時,他哥哥遞過來一瓶礦泉水,估計是要試探下我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我接過礦泉水很鎮定地打開了瓶蓋”,張濤描述他第一次見羅萍父母的細節,言語輕松但仍掩飾不了當時緊張的心理。
“家里面就我一個女兒,他們的反對在意料之中,畢竟很少父母會支持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殘疾人,但是我很堅定,一直給他們做思想工作,讓他們理解我的選擇。那段時間很難過,難過的不是自己的選擇,而是因為自己的選擇得讓他們承受別人異樣和不理解的眼光”,說起這些時,羅萍眼睛明亮而磊落。
看著心意已定的女兒,羅萍父母同意了他們的婚事。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