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是農歷大年除夕,也是中國人一年里最重要的節日——春節。當煙花點亮夜空,禮炮響徹云霄之時,一批未能歸國的外籍學生,留在中國的校園內享受過“洋節”的快樂。
今年32歲的馬盧達是福建農林大學二年級學生,他所學的是微生物學。2009年,馬盧達從萊索托來到北京求學,后來又轉到福建農林大學進修,這也是他第三次在中國過春節。
連日來,福州陰雨不斷,濕冷的天氣讓來自非洲的馬盧達格外不適應。“相對于北京,福州的空氣更潮濕,這樣會感覺更為寒冷”。他說。
不過,“年夜飯”的熱鬧氣氛讓身在異國的他們,感受到來自中國朋友的溫暖。
晚宴的菜肴十分豐富,有中國各地都愛吃的餃子、年糕,也有福州地方菜色佛跳墻、太平燕。外籍學生與200多位中國師生在食堂內圍成十幾桌,有說有笑,格外熱鬧。
Justice說,在加納,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是圣誕節。圣誕夜人們或在家中,或在街頭,但是一起吃“年夜飯”的人群不像中國這么多。“在這里過節,甚至不覺得那么冷了。”
馬盧達是一名素食者,當天的很多葷菜他都沒有機會品嘗,眼見馬盧達只能瞅著同伴和中國朋友快樂用餐,廚房特地為他開了小灶——一份水果沙拉,讓他獨享。而Justice則對中國飲食格外感興趣,年糕、餃子……每一道菜他都要細品一番。
在異國求學,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上的差異是外籍學生的最大障礙。Justice說,平時實驗室里的老師、同學都很照顧他,過兩天還要和同學一起去爬福州的鼓山,他也想借新年的機會向幫助過他的中國朋友表達謝意。
當談及他在新年里最大的愿望時,Justice表示,他目前主攻的是植物病理學,希望能順利結束學業,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報效祖國,為祖國的農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福建農林大學已經累計培訓了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學生。最高峰時,有多達40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學子在該校進修學習。
福建農林大學校長蘭思仁每年都會陪著留校師生共度除夕夜,今年也不例外。蘭校長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春節期間中國學生大多返鄉過節,外籍學生會比較孤獨,于是學校每年都會邀請他們共享“年夜飯”,營造氛圍讓他們融入學校生活。春節也成為外籍學生感受中國文化大餐的重要節日。
晚宴結束時,學校還為每位留校的師生準備了旺旺禮包,祝愿他們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學業順利。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