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賢志愿服務事跡?
張文賢,男,1933年出生,1956入黨,自1985年退休,在南門社區居委會老協會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但從不拿一分工資。他力所能及,無私奉獻,發揮余熱,深得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獲得諸多榮譽,1998年曾獲“全國老有所為奉獻獎”殊榮,社區老協會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有聲有色地開展工作,多次榮獲市、區老年先進集體、敬老模范居委會等榮譽,2006年榮膺“全國敬老模范社區”。現將先進事跡簡要介紹如下:
使老年人老有所養 社區現有55歲以上老年人787人,占全人口的17.2%。社區黨委高度重視老年人工作,自1992年起實行養老金制度,在老協會長張文賢的主持下,經過十次的調整提高,現55歲至59歲每月可領取到680元,60歲至69歲每月可領取到1200元,并每增十歲每月增領100元,這有效地解決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同時在張會長的帶頭下,進行廣泛地敬老、愛老宣傳,如今轄區“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深入人心,妯娌關系、婆媳關系和諧,并成為了莆田市典范的敬老模范居。
使老年人老有所樂 人到老年,子女成家立業,需要操心的事少了,心情也放松下來。為了豐富大家的生活,在社區黨委的大力支持下,開放了荔枝公園作為老年體育活動中心。在他的組織下太極劍、腰鼓舞、門球等得到很好的開展,每年都參加市區的大型會演并獲得好評;組織開展文藝活動,逢年過節演出,渲染氛圍;組織外出旅游,開拓老年人視野……這些活動的開展大大地豐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樂趣和生活品味。
使老年人老有所為 社區黨委十分重視老年人的工作,而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大家也各盡所能,力所能及地發揮余熱,回報社會。組織老人上街打掃衛生,清除衛生死角;爭當安全義務宣傳員,提高居民安全意識;入戶宣傳計劃生育國策,保證計生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他們更是參與南門市場、天九灣市場管理工作,并收到很好的經濟效益。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作為社區一名老黨員,他不像有的人庸庸碌碌、無所事事,他雖不領居委會一分工資,卻心在居委會,始終裝著群眾;作為一位老人,他不像有的人在家自享清福,他人老心不老,生命不息,奉獻不止。在他的努力下,我南門健康長壽的人增多了,自得其樂的人多了,關心社區建設的人多了,熱心投入公益事業人多了,社區也一年更比一年和諧穩定。
向60歲以上老年贈送慰問金
志愿服務心得
二十多年以來在堅守崗位實踐中認識來,老年人是弱勢群體,在工作中開展如何依靠組織上的信任和廣大老年人的信賴和期待,腳踏實地埋頭實干,為老年人排憂解難,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有力地保障,是老年協會義不容辭的責任,持續發揮余熱,有所作為,讓老年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幸福安度晚年無后顧之憂,構建和諧家庭,實現家庭傳統美德。
在開展六個老有為主線,在實踐工作中深深體會到:
一、要出于一顆公心,大膽地開展工作,把老年人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誠心誠意為老人服務,積極而認真地為他們排憂解難,尤其是在贍養居住,有病護理,股權繼承等問題,老協會應是責無旁貸,不能懈怠,就得及時處理。本著公平正義,化解矛盾,深入實際了解實情,多做過細的思想工作,提出解決問題辦法,做到公開公平雙方均能接受的方案,讓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幸福安度晚年。
二、要發揮余熱,不圖名利把余熱用在于老年工作上來,緊緊圍繞“六個老有”這一工作目標,在兩委直接領導下,在各級涉老部門的正確指導下,發揮組織的職能作用,形成集體領導的力量,緊緊依靠基層骨干及廣大的會員共同努力的大力支持。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各項活動,使老年工作具有生機活力,有序有效地把老年工作做實做好,成為兩委的有力助手起到參謀的作用。
三、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是提升領導素質的關鍵,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在解決老年人實際問題時,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存在不足處,對出現問題要不怕批評和指責,其關鍵于人因有自知之明,正確認識自己要知難而進,知錯就改,才能提高自己的領導水平,才能經得起群眾公議和評論,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扎實,更有成效,取得廣大老年人的信賴和支持,把老齡工作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把南門老年協會的工作始終走在全市的前列。
這三要是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做好基層老協會會長,必須要具備的思想素質,才能站好位置,有作為,作出無私奉獻,為老齡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