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亦暢志愿服務事跡
郭亦暢同志任福鼎市桐城街道富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志愿者總隊長,多年來他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加強社區建設和志愿者隊伍建設的一系列指導精神,把社區建設作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切入點,志愿者隊伍活動陣地,全面推進社區建設。在工作中,他提出“以自治管理家園,以整治改善環境,以服務凝聚民心,以文化陶冶情操”的社區管理工作思路,將富民社區創建成傳統社區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的標準化樣板社區,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寧德市管優秀人才”、“關心下一代優秀工作者”“福鼎市優秀黨員標兵”等榮譽,他所帶領的富民社區也被評為“全國學習型示范社區”、“全國敬老模范社區”、“全國青年文明社區”等10項國家級、60項省市級榮譽。
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一是郭亦暢同志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學習工作,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思想武裝頭腦。二是他與黨支部一班人制定并執行社區黨組織的工作職責、黨員教育管理制度、黨支部學習制度、“三會一課制度”等等。三是在黨員教育方面,他關心照顧退休老黨員,使他們在社區建設中發揮余熱,激勵鞭策新黨員,使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在社區管理服務中得到鍛煉。郭亦暢書記辦公桌上放著《北歐社區》、《俄羅斯社區》、《美國社區》等社區管理相關叢書,這些叢書在他日常的社區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補充和參考作用,另外他還帶領社區黨員、工作者、志愿者隊伍負責人到全國先進社區考察、學習,以便更多地汲取可以借鑒的社區管理經驗和志愿者隊伍服務,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推出《三融、三評、三網》黨員融入、居民融入、單位融入,評班子、評居民、評單位,親情網、連心網、和諧網,黨建工作新理念,并在中組部《組工通訊》刊登,在全國基層組織黨建會議上發表,受到各級領導贊譽。
以社區為根、以服務為本理論貫穿社區建設。郭亦暢同志時時裝著一顆為民服務的心,一心撲在社區工作和志愿者隊伍上,是真實寫照。“365”天天有服務這是富民社區黨支部,志愿者隊伍向全社區1519戶5316名居民作出的承諾。為了將社區內的各類資源整合起來,為居民服務,社區成立了便民服務中心,勞動保障服務站、衛生服務站等5個志愿者隊伍,每季度黨員活動日為居民提供了義診和法律咨詢等活動,志愿者每月開展一次大型活動并組織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帶領社區干部志愿者走訪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幫助解決老人生活實際困難,推出“十S”工作法:1、困難送溫暖;2、生病送關懷;3、滿月送生肖;4、生日送壽面;5、結婚送祝福;6、亡故送挽聯;7、失業送崗位;8、失學送助學;9、失足送幫教;10、侵權送維權。他還十分關心社區的困難戶,個人資助了社區困難戶廖寶龍兩個孩子念完高中和大專,讓他們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在他的聯絡和牽頭下,富民社區46個重點服務對象得到了160多名志愿者的幫助,募集幫扶資金12萬元,30人實現再就業。
全方位推動社區文化和文明事業發展。“物質文明發展了,更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精神文明提高了,又推動了物質文明的提高”這是郭亦暢同志常掛嘴邊的話。為了豐富居民文體生活,也充分利用駐社區單位文體設施,實現社區場所無圍墻。郭亦暢同志帶領社區黨支部一班人緊密聯系駐區單位、國稅、公安、體育中心等17個單位成為社區居民的日常活動場所。通過共駐共建,駐區單位與社區在創建和諧社區中形成了合力,它們在人才、場所、資金等方面給予社區大支持,促進了社區資源共享、志愿者隊伍同活動的良好態勢。倡導建設和諧社區理念,率先舉辦富民社區鄰里文化節,每逢這個節日,社區居民就會歡樂的聚集在廣場上,一邊敘說鄰里親情、社區新聞,一邊品評自導自演的節目,經過連續6年的舉辦,社區黨支部以鄰里文化節為契機促進了居民之間的溝通交流,共同營造和諧社區的良好氛圍。2010年初省委孫春蘭書記視察富民,作出“和諧鄰里多了,社會矛盾就會少很多,社會穩定的基礎就扎實得多,建議宣傳”的重要批示。
創新社會管理著力構建平安社區,弘揚新風正氣。郭亦暢同志帶領社區志愿者隊伍積極開展以創建平安社區、弘揚家庭美德、建設家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家庭文化活動,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及社區居民的積極響應,積極開展,社區評選和諧家庭、優秀社區志愿者、文化之家、衛生之家、五好文明家庭、和諧鄰里活動現有500多個家庭和個人受表彰,與派出所、駐區單位緊密配合,設社區警務室、幫教調解室、社區矯正服務室等綜治平臺,組織社區片警、城區治安巡防大隊,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小區樓組長、社區志愿者成立群眾性治安防范隊伍。社區為此連續多年無重大刑事案件、無信訪、無吸毒,群眾對社區治安滿意率達98.5%。在社會管理創新中推出“139”創新模式:1、黨的基層組織核心;3、社區為根、服務為本、文化為媒;9、組織規范化、隊伍常態化、平臺標準化、手段信息化、責任網格化、參與公眾化、主體系統化、議事制度化、服務一體化。
在郭亦暢書記的帶領下,富民社區黨員、志愿者隊伍正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激情,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并呈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文化活躍、基層組織保障有力、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和良好氛圍,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志愿者很平凡,平凡的面容,平凡的制服:志愿者不平凡,不平凡的精神。我身為一名基層黨組織核心人,是一名普通志愿者。還記得社區有一困難戶廖寶龍,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家里有四個孩子,有個孩子先天小兒麻痹,行動不便,龐大的醫藥支出和家庭生計,已家徒四壁,完全供不起孩子念書,看著他們小小年紀就為生計放棄學業,我很不忍心,資助兩孩子念完高中和大專,為廖寶龍在市場安排了一個攤位,現在兩個孩子已經參加工作了,一個家庭和睦整個社區就和諧了。社區每月份15日為當月生日的70歲以上的老人家辦生日聚會,一起吹生日蠟燭,一起吃蛋糕,并為壽星們送上雞蛋和長壽面我們精心布置場地作為社區小小的祝賀。在服務與奉獻中,我深深體驗著這份“志愿”的神圣與高尚,我覺得把8個小時以外時間奉獻給社會,奉獻給最需要我們幫助的群體,像雷鋒一樣,像當代郭明義一樣,我們把愛奉獻給社會,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帶好志愿者隊伍,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性活動,讓社會充滿和睦和諧,讓人民安居樂業。
?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