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腿高位截肢,裝有假肢他,98年從華安鄉下來到漳州打工,自“義工”二字烙入腦海以來,“奉獻、友愛、進步、互助”的志愿精神沉淀了他那顆年輕躁動的心。五年來,他參加過200多場的義工活動,在薌江大地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就是我們身邊的農民工兄弟,被群眾親切稱之為“波哥”的薌城志愿者林世波。
曾經過往,激勵他加入志愿者
33歲的林世波,是華安仙都鎮人。1991年5月,讀小學五年級時,因為一場車禍,左腿被高位截肢,倔強的他非但沒有向苦難低頭,反而迎難而上,活出了精彩。
2007年年底,他在報紙上看了一篇關于臺灣義工的活動報道。對“義工”二字,他既陌生又好奇,看完整篇文章,林世波心里默默印記了這個陌生的詞——義工。回想起以前讀書時,同學每天輪流接他上下學的場景,心想自己為什么不可以幫助別人,他很快與義工組織取得聯系,并志愿加入到義工協會隊伍。2008年3月8日,林世波第一次參加義工會議,正好是他的生日,心中便許了個愿: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義工,盡自己所能,投身到自愿無償回報行列。從此,他便努力去幫助那些不幸的人,希望能以自己這個活標本,重拾生活的信心與勇氣。
愛心施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剛加入義工協會不久,林世波就和其他幾位義工,與市區工人新村身患殘疾的老陳夫婦結成了“愛心對子”。老陳的兒子因車禍不幸去世,媳婦帶著孫子悄無聲息地離開家。兩個老人一直守著這個家,領著最低生活補助,請不起雇工。每周,義工們都會給老人打掃房間。4年來,義工們來來去去,有的因各種原因離開了,但林世波始終堅持到老人家里。“他本身就是個殘疾人,還來幫助我們。春節回來,他還從家里帶了米糕要給我們。這叫物輕義重。”林世波對他們的好,老陳都一一記在心里。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林世波用赤之心溫暖了許多老人,他經常到福利院,陪老人聊天,幫老人打掃衛生,用自己帶去的工具幫助老人剪指甲、理頭發,買來收音機為老人放薌劇,老人們都將他視為親生兒子。這些無私的奉獻,令他品嘗到了一份份純真的快樂,使他更堅定成為一名優秀志愿者的決心。
呼吁環保,大力倡導低碳生活
每年的節假日前后,他總是約上幾個朋友帶著竹筐和夾子,到烏石巖、云洞巖等景區或九龍江畔,撿拾垃圾。用自身的行動和熱情的微笑,讓想丟垃圾的游客,多走幾步,將垃圾放入垃圾桶里;用熱心感染游客,一起加入環保隊伍;每年的植樹節前后,他都組織大家上山植樹,迄今為止,他已經帶領大家種下了近千棵樹苗;他還動手制作了許多宣傳低碳生活的小制作,把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的小知識、小竅門寫成文本,在環保公益文藝演出上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呼吁大家從細微處著手,節約資源,愛護環境。
奉獻愛心,努力資助貧困孩子
他用募集或義賣得來的資金幫助那些面臨失學的孩子,先后與漳州三中陳怡和浦南中學梁婉麗、鄭雅玲等七名品學兼優的貧困生結成幫扶對子,資助他們上學,并帶頭向他們贈送圖書和衣服,時常為他們補習功課。三年多來,他們用以幫扶的資金達兩萬元,讓他們圓了讀書夢。每個月,林世波都要拿出120元,資助浦南一個貧困中學生,拿50元給慈濟基金會,另外,他還以媽媽的名義每個月捐50元給慈濟基金會。雖然個人的力量微薄,但他始終相信:小愛匯聚,大愛溢滿。在他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朋友加入了志愿者隊伍,正因為有越來越多的“林世波”,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微笑相繼綻放,有越來越多的身影奔走幫扶的途中,社會也因為有了他們而變得更加和諧美滿。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2-02-24男子做好事摔傷致高位截癱 臥床22年堅持助人為樂
- 2011-12-08長樂“最美女護士”入選“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
- 2011-11-17愛心服務王正旺 助人為樂“活雷鋒”
- 2011-10-08吳明斌:助人為樂的"阿寶爸"
- 2011-08-30[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候人事跡展播]助人為樂:曾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