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創建 創新創建 持續創建
不斷提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實效
中共廈門市委? 廈門市人民政府
(2012年2月)
????去年底,在廈門市隆重慶祝經濟特區建設30周年的時候,中央文明委召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廈門市榮獲了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全市人民為之振奮。這是對我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成就的充分肯定,是經濟特區建設30年來發展成果的直接體現。這一榮譽,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文明委、文明辦直接推動下取得的。特別是省委孫春蘭書記明確指示,廈門市“要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作為迎接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周年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令我們備受鼓舞。我市創建工作的主要特點是,始終堅持“三個創建”。
第一、始終堅持為民創建
我們堅持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載體,作為踐行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的重要抓手,使創建工作獲得最廣泛的群眾基礎。
一是秉持為民創建理念。把創建工作與改善民生相結合,與為民辦實事好事相結合,從關系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從一件件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具體事情做起。每年圍繞實施就業、全民社保、生態人居、交通改善、市容環境等民生工程,推出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去年以紀念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周年為契機,推出30項惠民實事。一系列為民利民舉措,使群眾真切感受到創建帶來的實惠,進而激發了全社會自覺投身創建活動的動力和活力。市民對創建工作的支持率保持在近100%。
二是體現群眾主體地位。我們積極搭建、拓展各類平臺,建立完善全民共同創建、全民監督促進、全民參與評價的動態創建機制。2009年以來,先后多次召開全市動員大會,進行廣泛發動。深化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村鎮等創建活動;定期表彰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單位和個人;常態化開展各項活動。駐廈部隊、民主黨派及各高校也積極參與到創建工作中來,市民對創建工作的參與率達98.8%,真正做到了全城動員、全民參與。
三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緊密結合打好“五大戰役”、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圍繞打造創新廈門、宜居廈門、平安廈門、文明廈門、幸福廈門,推動市民的生活品質持續提升。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加大對城市主干道、重要節點、旅游景區和夜景工程等綜合景觀改造;推進120多個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和“清潔家園項目”;重視生態建設,拿出最好的地段建設大型公共綠地,全市建成區綠化率達40.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6.8%、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2%。大力加強和創新城市管理,提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改善交通出行環境,廣泛開展“做文明有禮的廈門人”、“和諧鄰里節”等主題實踐活動,形成了良好的社會秩序、和諧的社會風尚、和睦的人際關系。再度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稱號,連續獲評全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一等管理模范城市。持續開展文明窗口、文明市場、文明學校、文明景區等創建,不斷提升各行業、各單位的服務質量。2010、2011年,在全國服務型政府指數排名中,廈門均居首位。
第二、始終堅持創新創建
創新是提升創建水平的動力之源。我們針對創建工作的新形勢、新標準,努力順應市民群眾的新要求,不斷創新創建工作的機制、途徑和平臺。
一是以機制創新增強創建實效。實行會議點評與實地點評相結合,各單位內部點評與相互點評相結合,專家點評與群眾點評相結合,職能部門點評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點評相結合,定期召開點評會,及時發現、整改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圍繞市容市貌、交通秩序、食品安全、文化市場管理等項目,組織專業測評小組,邀請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市民代表參與,采取明查、暗訪兩種方法,對各區每季度實施一次公共文明指數測評,測評結果在媒體上發布,成為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的又一抓手。把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成效納入各級各部門年度工作目標考核之中,與績效掛鉤,有力推動齊抓共創合力的形成。
二是以載體創新促進廣泛參與。辦好每周一期“公民道德論壇”電視節目,邀請專家學者及各界代表就熱點問題展開討論。深入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舉辦“書香鷺島活動月”、“農家書屋”演講比賽、“城市誦讀節”等系列活動,賦予創建活動更深厚的文化內涵,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的肯定。每年開展“和諧鄰里節”活動,倡導居民每月為鄰里做一件好事、參與一項公益事業,在廈門衛視開辟“日行一善“專欄,推動形成融合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境。廣泛開展“我身邊的好司機”、“文明禮讓斑馬線”、評選“鷺島文明車”等活動,在全國率先啟動“高考愛心車”等。中央文明辦、公安部專門在廈門召開經驗交流會加以推廣。每年開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系列活動,形成網絡文明創建特色。
三是以打造品牌彰顯創建特色。致力打造品牌、爭當示范,培育了“愛心”系列、“關愛空巢老人”等80多個富有特色、群眾首創的精品項目。拓展思明區首創的“愛心超市”,把“愛心”主題做成系列,包括愛心超市、愛心網校、愛心餐桌、愛心課堂等,形成了“愛心聯動”大品牌。推進志愿服務品牌。全市30多萬名志愿者常年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關愛空巢老人”、“文明交通志愿服務”等活動,在全國經驗交流會上作專題介紹。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志愿者聯合會,在市文明辦增設志愿服務工作處,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全覆蓋,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格局。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品牌。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文明小博客”活動,引導中小學生健康上網、快樂寫博,探索出運用網絡媒體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徑,得到中宣部高度肯定,并被中央文明辦納入《測評體系》。在全國率先啟動“啟航明天,爭當‘四好少年’系列主題活動,每周組織全市中小學生參與。成立全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廈門輔導站,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素質教育和文明學校評估范圍。2011年,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在全國同類文明城市中排名第一。
第三、始終堅持持續創建
文明城市創建是永不落幕的舞臺,是永不終止的競賽。我們始終堅持、一以貫之,不斷推動創建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一是用長效的領導機制作保障。不斷健全領導機制,完善各種保障措施,及時調整充實市文明委領導機構、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指揮部機構,強化黨政一把手直接抓、各套班子合力抓、條塊結合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三年來,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文明城市創建工作12次,市文明委、市創建指揮部召開專題會議近20次,有力保證了全市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思想不松、工作不停、力度不減。
二是用完善的責任機制聚合力。市委市政府專門出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長效機制的意見》、制定《創建三年規劃》、《獎懲問責暫行辦法》,層層簽訂《責任狀》等,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環環相扣、一抓到底的責任鏈條。加強條塊工作協調,做到屬地管理、塊塊負責,條條盡責、上下聯動,確保創建工作不留死角。
三是用有效的監督機制促落實。市、區創建辦組織專門力量,對全市區域實施不定時、不定位的拉網式檢查,發現問題立即通知整改。經常組織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對創建工作進行視察,聘請離退休老干部、市民代表組成文明督導員、市容考評員、行業考評員、文明宣導員等群眾性隊伍,對創建工作進行監督。在各報紙、電臺、電視臺、網站等媒體長期開辟創建專欄等,形成了由職能部門、媒體、群眾等多方面構成的全方位監督網絡。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我們更要看到存在的薄弱環節。在我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的時候,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于偉國指出:文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加油站沒有終點站。過幾天市委市政府還要召開總結表彰暨新一輪文明創建動員部署會。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胡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周年賀信精神,深入貫徹全國、全省精神文明建設表彰精神以及這次會上孫書記、袁部長的重要講話和馬照南主任、張萍副主任的講話精神,以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為新起點,扎實推進新一輪文明創建工作,按照中央關于《廈門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要求,“把廈門建設成最文明最溫馨的家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