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宜居宜業環境 ?構建和諧幸福瓷都
——德化縣持續推進全國文明縣城創建工作匯報
中共德化縣委文明辦
(2012年2月1日)
?
尊敬的各位領導:
??? 根據會議安排,我向大家匯報德化縣創建文明縣城的工作情況,我匯報的題目是“營造宜居宜業環境,構建和諧幸福瓷都”。
德化縣位于泉州市北部,面積2232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202個村(居),人口31.6萬,是中國三大古瓷都和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城區面積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0萬。2009年以來,我縣以榮獲“全國文明縣城”稱號為新起點,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創建成果,加大創建力度,全縣公民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日益增強,有力地促進了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協調健康發展。2011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22億元,增長13%,財政總收入11.1億元,增長27.2%;農民人均純收入8223元,增長1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7元,增長11.3%。先后榮獲全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中國文化旅游大縣、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縣、全國科普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先進縣、全國版權保護工作示范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六連冠等稱號。
一、高度重視,構筑齊抓共管創建格局
我縣高度重視文明縣城創建工作,把它擺在突出位置,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有力抓手。成立以縣黨政一把手為主要領導的文明縣城創建工作領導組,每年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文明縣城創建工作。把文明縣城創建工作納入發展規劃,做到文明縣城創建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獎懲,列入黨政領導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與干部提拔任用和單位、個人評先評優相掛鉤。建立文明縣城創建長效機制,成立5個創建工作組,聘請10名文明縣城義務督導員,每季度召開一次文明縣城創建工作點評會,加大經費投入,確保創建任務落實到位。
二、突出重點,建設宜居宜業良好環境
一是堅持執政為民,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強化干部教育,加強反腐倡廉,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嚴格依法行政,健全完善縣行政服務中心,開展“作風建設年”等專題活動,實現高效政務、陽光政務、便民政務。二是堅持依法治縣,營造民主公平的法治環境。認真實施“五五”普法。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切實維護勞動者和特殊群體合法權益。三是堅持信譽為先,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深入開展“誠信德化”建設,積極倡導“質量第一、信譽第一”的道德規范,培育了中國名牌產品2件、中國馳名商標3件,有300家(次)企業分別榮獲國家、省、市“守合同、重信用”等信用榮譽稱號,是全國第一家縣級版權保護示范單位和全國第二個世界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點。四是堅持弘揚美德,營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開展道德實踐教育,廣泛開展社會公益和志愿服務活動,現有各類志愿者服務隊60多支,注冊志愿者15000多人。發動群眾推薦評選學習各級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評選表彰兩屆德化縣道德模范22名,2人獲泉州市道德模范稱號,2人入選“中國好人榜”,2人入選“福建好人榜”,1人榮獲“感動泉州十大人物”。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全面發展文體科普教育事業,先后建成圖書館、體育館、陶瓷博物館、科技大樓、廣電大樓等文體設施,榮獲全國科普先進縣、福建省文化先進縣。五是堅持以人為本,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實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校長負責制,全縣開辦家長學校101所,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報告團”到各校和社區村巡回宣講,積極開展校外活動,著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體系,被評為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先進縣,縣少年軍校被授予“全國示范校”。聘任30位“五老”網吧義務監督員,加大“掃黃打非”力度,突出網吧整治,大力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兩家網站被評為泉州市首屆“十佳”文明網站。實行“一校一警”,集中打擊校園周邊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編寫創作《德化叢書》等一批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長的優秀作品。完善資助體系,關注特殊群體未成年人。在全省率先實現外來員工子女就學“零門檻”,確保貧困家庭子女都能上學,殘疾兒童全部免費教育。六是堅持宜居建設,營造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加大城區道路交通、供水供氣、環衛路燈、公園休閑場所和無障礙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確立每月20日為全縣衛生日,建立環境衛生“周檢查、月評比”和縣直單位包片督促落實“門前三包”制度。公共秩序不斷優化。七是堅持群防群治,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深化“平安德化”建設,完善“110”服務聯動系統,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全縣73%的村刑事“零發案”,居民社會治安滿意率多年保持97%以上,居泉州市首位。是福建省首批平安縣、省“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先進示范縣。八是堅持管護結合,營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加強環境保護,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7%,污水處理率達85%。建設省級城郊型唐寨山森林公園,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9平方米,綠地率34%,綠化覆蓋率37.4%。是全國綠化模范縣。
三、深化創建,全面提高城鄉文明程度
一是突出特色創建。著力弘揚陶瓷文化。先后出版《德化陶瓷志》等10多部陶瓷專著,正在拍攝40集電視連續劇《瓷魂》。建設德化陶瓷職業技術學院、德化月記窯國際當代陶瓷藝術中心、陶瓷博物館、陶瓷街等陶瓷文化展示窗口。許多陶瓷作品在國內外獲獎或被北京故宮博物院、英國大英博物館等永久收藏。屈斗宮古窯址被列入國家100個重點保護大遺址,德化瓷燒制工藝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著力建設生態強縣。森林覆蓋率77.3%,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位居全省全國前列,是全省最佳人居地。建立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交流平臺—“戴云山論壇”。擁有全國、省生態鄉鎮(村)7個,戴云山、石牛山分別被授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榮獲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縣稱號,岱仙湖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是全省唯一同時擁有5個國家級生態品牌的縣份。著力發展循環經濟,是全國第一個無黑煙污染的陶瓷產區,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贏”。二是抓好基礎創建。深入開展“七進社區”、“文明社區”等創建活動,評選“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文明行業創建覆蓋面達100%。堅持開展文明單位、文明學校和軍民共建等創建活動。三是城鄉聯動共建。發揮縣城輻射帶動作用,采取城鄉結對幫扶和市級以上文明單位與行政村結對共建等形式,以“三下鄉”、“家園清潔行動”等主題活動為載體,三年來,投入“支農”資金6.7億元,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較好地實現城鄉共同發展的目標,全面提高了城鄉文明程度。
在新一輪文明縣城創建中,我們將認真貫徹這次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軟硬環境建設,提高服務群眾的水平;進一步關注和改善民生,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數;進一步加大特色創建,提高文明縣城創建水平。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