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莆田市城廂區靈川鎮山門村村民鄭飛鑾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證明了親情的可貴和深遠。
他叫鄭飛鑾,1987年出生。作為唯一的頂梁柱,維系這樣一個普通且不幸的家庭,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以一顆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親敬老的愛,詮釋了為人子女的全部價值。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像所有的80后青年一樣,鄭飛鑾也有自己的理想和夢想。初中畢業后,在親戚的介紹下,鄭飛鑾上北京學習手機維修手藝。學成歸來,在荔城區黃石鎮租了一間房子,開了一家手機店,專門維修手機和銷售手機。由于他為人老實,誠信經營,小店生意不錯。
前不久,母親為鄭飛鑾找了一個女朋友。正當鄭飛鑾的事業、家庭順利進展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今年8月13日,59歲的母親突然感到身體左側無力,左手、左腳動彈不得,無法走路,生活不能自理。他在第一時間趕回家中,將母親送到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治療。醫生診斷為:高血壓引起腦出血,造成左偏癱。
鄭飛鑾說,住了一個月,9月13日出院回家過中秋節,幾天后又住進醫院治療。后來聽說市康復醫院在治療偏癱上有獨特的方法,就帶著母親來到這里治療。他表示,這里有許多康復器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各種康復訓練,效果不錯。現在,母親的左手有了感覺,左腳也能稍微邁開步了。
每天中午用餐時間,在病房里,鄭飛鑾將母親攙扶到桌子前,又搬來椅子,擺到一個適當的角度,然后扶著母親讓其坐穩,再端上一小碗干飯和一碗排骨湯。最后又遞給母親筷子和湯匙,還給母親系上圍兜。鄭飛鑾說,由于他母親手的功能受到影響,吃飯時,為了防止飯粒和湯掉落在衣服上,因此要系上圍兜。在給母親打排骨湯時,筆者注意到,高壓鍋里共有7塊排骨,鄭飛鑾將其中的5塊和全部的豆腐都盛給了母親還剩下一些大白菜。他說:"醫生交代,母親要加強營養。我的身體很好。"因此,鄭飛鑾每天都買一些低脂肪、營養價值高的食品給母親養身體。
為母親擦身、換衣服、洗衣服、洗頭發、梳頭,還有一日三餐的買、煮、洗等等,鄭飛鑾全包了。日復一日,2個多月來,他除了上超市買菜外,其它時間都與母親寸步不離。他說,母親離不開他,他也離不開母親。同室的病友無不稱贊鄭飛鑾母親好福氣,生了個好兒子。對這些,鄭飛鑾母親一臉的滿足,說,她兒子從小就很懂事,能夠體貼母親。
鄭飛鑾說,為了給母親治病,他把手機店暫時交給女友經營,已經花了三四萬元,是他幾年來的所有積蓄。但是,為了母親的健康,值得。因為錢可以再賺,而親生母親是用錢買不到的。他自信地告訴筆者,待到母親生活能夠自理了,他要把母親帶到店里,不再讓她在家種那兩畝地了。
![]() |
![]() |
責任編輯: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