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城市很溫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廈大海歸老師,得知玲玲為西北孩子建立圖書室的事情之后主動聯系她,希望能夠盡一點自己的力。當時他們聊過之后老師決定捐建一個圖書室。玲玲建議就以他太太(曾經參加過支教的老師)的名字命名。她從甘肅回來之后,拿著自己在當地走訪的資料,選了甘肅平涼地區崆峒區一個村里的小學作為捐助對象,2010年11月開始安排確定圖書和運送,在當地志愿者的配合下完成了圖書室的建立。12月在海歸老師太太生日的當天,把這份籌備已久的生日禮物送給她。這位曾經到貧困地區支教的老師驚喜又感動、激動不已,含著淚說這是一生最難忘最珍貴的生日禮物。集美樂安中學團委通過商報了解到玲玲的事跡后,在2011年學雷鋒月活動中邀請她到學校為學生做了一場生動的演講,通過ppt和現身說法,玲玲為同學們講述了同一片藍天下同齡人不同的生活情形。現場鴉雀無聲,學生們眼中泛著淚光,認真地傾聽。在他們后來的周記中寫道:"……這些不是出于同情,不是出于憐憫,而是要發自內心的一種愛的表現。……將這小小的溫暖送到甘肅山區,讓那與我們年齡相仿的孩子們能有課外書來充實生活,滿足他們讀書的心愿。希望大家都關注山區,援助山區,這些微不足道的舉動,有時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玲玲說現在廈門島內共有15個市民自發的圖書收集點,幫她收集圖書。她斷斷續續在廈門呆了近十年了,一直對這座城市懷有特殊的深切的感情。因為做這些公益事業和社會各個階層有了廣泛的接觸,更感覺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的可愛。他們愿意分享,愿意付出,愿意幫助別人,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溫暖。不為名利,只為心愿,許多這樣的普通人,他們構建了這個城市最柔軟最溫暖的部分。"
2010年8月,玲玲通過參加團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協會組織的第十六屆亞運會廈門市青年志愿者選拔活動,以筆試第二名,面試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被選送到廣州成為一名光榮的亞運會志愿者。玲玲的身上體現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她希望能在更多舞臺奉獻微薄力量,也號召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者隊伍當中,用自己的愛心和用心去關注、關懷、關愛需要幫助的人。
![]() |
![]() |
責任編輯: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