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破嘴皮跟書商討價還價
玲玲每次都盡力從書商那里爭取超低折扣,4000多元就差不多可買到1000本全新正版的圖書,另加1000元就可買點體育用品,這樣就可以建好一個小型的圖書室了,為了鼓勵更多人參與,被捐贈學校同意捐贈5000元者,可用其名字為圖書室命名。
善款來之不易,玲玲每筆開支都要公之于眾。為了跟書商討價還價,她堪稱"削尖腦袋":有時從北京發出的全新書本,中途運輸導致書本破損,玲玲常常借此狠"敲"書商一筆。有一次,玲玲沒完沒了地跟書商投訴,最后書商磨不過,一次被玲玲"剝削"了800本課外書。玲玲用這些書,在廣西又建了一個愛心圖書室。
幫助別人讓自己成長
"父母一直反對我做這些事情,覺得會耽誤我的工作。我去甘肅那次,我媽還給我寫了一封信,說如果我要去,就跟我斷絕母女關系。她覺得我投入在這方面的時間和精力太多了。"孝順的玲玲徹夜未眠,不過第二天上午還是買了一張西安轉平涼的硬座火車票。她說:"我理解命運坎坷的媽媽,只是有的時候,一切自有評斷。"
"我這個人干什么事情都不會后悔,唯一后悔的就是買了房子。"玲玲告訴記者,家人一直住在廢棄的倉庫里,為此她就拿這幾年攢下的錢為父母在老家買了一套房子,每月還貸。"我以前每個月都會拿一兩千元幫助這些孩子,買房后我就很難省出這么多錢了。不過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為孩子們募集圖書、協調一對一認捐的工作、鼓勵山區的孩子和捐助人通信等,甚至籌錢為孩子們每人買一支牙刷牙膏。"玲玲說,有那么多人信任她、支持她,她會一直做下去。玲玲說:"一切都是因為愛,這件事情很有意義,能夠凈化自己,讓自我成長。"
實地走訪捐贈學校
為了弄清楚廈門捐贈的愛心書籍是如何管理的,去年冬天,玲玲去了一趟甘肅。她來到平涼職業中學看到,當時已經是傍晚了,操場上全部都是拿著書本的孩子們。
當時,玲玲的心情復雜極了。學校校長告訴她,孩子們一直都這樣,任何可以利用的時間,都在認真學習。玲玲說:"這里好像是另外一個世界,城市里的很多孩子每天沉迷于打電腦游戲,而他們的同齡人卻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當時,玲玲和同行的志愿者走訪了好幾所學校。"那些孩子真的很叫人心酸,睡的都是板凳木板拼的通鋪,連上下鋪的床都很難見到。而所謂的宿舍也就是一間漏風的大教室。"玲玲說:"對于這些孩子來說,不讀書的話,可能永遠只能呆在窮山溝了。"在甘肅走一遭,玲玲心中感慨萬千,令人欣慰的是,所有廈門愛心人士捐贈的圖書,都應用得非常好,孩子們都愛不釋手。
![]() |
![]() |
責任編輯: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