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麗霞老人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1964年從師范畢業后赴山區支教,2001年4月,她結束37年的永安支教生活,退休回到廈門蓮秀社區生活。由于業務扎實又是省級優秀教師,有單位想高薪聘她當顧問,她都一一謝絕。只有社區的事,她覺得義不容辭,應了下來。從2001年退休后,曾麗霞就沒閑過,關心下一代工作、社區理論教育、計生宣傳、輿情反映,10年來曾老師一直熱衷于社區公益事業,孩子的事、社區的事,她事事上心,深受家長、學生和社區居民的愛戴,被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深情地稱為"社區一寶",曾麗霞老人兩度被廈門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市民",被市、區多部門授予"優秀共產黨員"、"輿情信息工作先進個人"、"夏令營優秀輔導員"、"優秀志愿者"、"關工委先進工作者"等許許多多榮譽稱號。但最令她開心的是孩子們"愛心奶奶"的稱謂和街道成立十周年授予她的"十年奉獻獎"。《福建日報》、東南網以"十年不輟,愛心奶奶的小事情懷"為題,報道了曾麗霞老師發揮余熱奉獻社區的事跡,中國日報網、和訊網、昆明信息網等紛紛轉載。
富有愛心的關工委奶奶
曾麗霞老師從教育崗位退休后,對青少年教育仍有特殊的情感,她滿懷熱情投入社區關工委工作,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走進學校,走入家庭,她同時擔任嘉蓮街道、蓮花幼兒園關工委成員、蓮秀社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她主動到幼兒園巡視校園,督導飲食衛生、園內設施安全和師生文明禮儀等;她還經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在國旗下講話,給孩子們上科學知識、生活常識等課程,對小朋友進行愛國主義、"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教育,她的課生動實用,孩子們十分喜愛,授課內容3個月后還能對答如流。經常參加幼兒園的節假日活動,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受到小朋友的歡迎,小朋友們見到她都親切地叫她"愛心奶奶"。她結合社區情況,每年精心組織街道社區夏令營活動,運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與載體,結合中心,突出主題,對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發揮作用、貢獻力量,使孩子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假期。她還經常應邀參加學校"家長接待日"活動,和家長代表一起座談,和家長談孩子的成長,指導家長科學育兒,她多次為幼兒園家長學校上課,介紹幼小銜接方法,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習慣、責任心等問題,讓二百多位家長深受啟發。讓家長和孩子們特別感動的是曾老師特別關心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和貧困家庭的孩子。2003年開始,曾麗霞和幾名退休教師組成幫扶小組,專門為社區內學習成績較弱的小學生補課,由于教學經驗豐富,對癥下藥,不少孩子在她們的幫助下從后進生變成三優生,在曾老師的教誨下,最后還主動幫助其他學習不好的同學,將愛心進行傳承。除了幫助小學生學習,曾麗霞還致力于幫助社區里貧困的大學生完成學業,她和關工委的其他老同志一起聯系轄內愛心企業,倡議成立了社區"陽光愛心基金",目前,每年都有10多名學生每人得到6千元左右的助學金幫助。
充滿熱情的社區編外工作者
文明宣導、計生宣傳、平安建設、衛生巡查……因為熱心又有水平,曾麗霞老人成為各業務口最受歡迎的志愿者,社區工作瑣碎繁雜,她卻樂此不疲地奔波忙碌,志愿奉獻在社區,面對個別人的不理解,她卻達觀地說:社區是發揮余熱的好地方。在廈門爭創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和接下來每年的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她積極向市民宣傳,分發宣傳材料,經常到網吧蹲點,督導未成年人禁入網吧,督導成年人文明上網,并經常自己動手寫文明溫馨提示貼在樓道,上街打掃衛生,鏟除"牛皮癬",勸導不文明行為,向地段民警、居委會反映社情民意。她擔任計生協會小組長,熱情地向育齡群眾宣傳,真誠地育齡群眾提供服務,認真負責,入戶到人,有時一時找不到育齡群眾,便不厭其煩,多次登門。遇到不配合的育齡群眾,她耐心地講情、講理、講法,用真誠和耐心得到育齡群眾的理解和認可,寓宣傳于交談之中,寓宣傳于服務之中,以服務來擴大宣傳,為育齡群眾定期發放避孕藥具,幫助他們辦理失業證、生育服務證、流動人口生育證及小孩入園入托問題。在"心系國策,真情服務"演講比賽中,榮獲嘉蓮街道、思明區、廈門市演講比賽第一名。作為"平安中心戶長",她積極向居民宣傳法律法規、治安信息及防火、防盜、防事故的安全防范宣傳材料,細心做業主的思想工作,經常和出租戶交流溝通,有較強的懂法守法意識、安全防范意識、健康文明意識,鄰里關系融洽,協調解決鄰里之間的小事,起橋梁紐帶作用。由于住宅區沒物業,她從收衛生費到登記人口變動,從修防盜門到疏通下水道,都熱心為居民服務,成為居民信任的樓長。
![]() |
![]() |
責任編輯: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