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這樣一個女孩,她生活、學習在一個落后的山區,一個貧困的家庭。她的事跡沒有驚天撼地,卻以樸實、清新而沁人心脾;她聰慧、堅強,富有愛心、孝心、責任感,猶如山谷中一株傲然挺立的百合花。她就是莆田市涵江區白沙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鄒萍萍。
在她7歲那年父親得了鼻咽癌,盡管才40歲,可看上去卻像50多歲的老頭兒。他身體抵抗力差,免疫力弱,經常感冒,一感冒就得掛瓶十來天,才得以緩解,每月必須支出昂貴的醫療費來維持生命,母親不得不含淚離家去打工來維持生計。因此,家庭的重擔過早地落在了小萍萍身上。她成了家里的頂梁柱。每天天一亮,她就起床掃地、洗菜、做飯,喂雞。剛開始炒菜煮飯,她的手腕被油燙傷了,菜炒咸了,飯煮糊了,可她還是每天咬著牙挺下去,每當看到被病魔折磨的皮包骨的爸爸能吃上自己煮的飯菜時,她總會露出甜美的微笑。冬天來了,父親的手腳總是冰冷冰冷的,萍萍便用小手捂著父親那瘦巴巴的大手,又端來盆子,倒上熱水,并把水溫調好,讓父親把雙腳泡在熱水里,一雙小手使勁地給父親搓腳,洗了又洗,搓了又搓,似乎要把所有的熱量都傳遞給父親,讓父親心中有溫暖。萍萍的孝敬,如春雨細如絲,落地無聲,滋潤了父親那干涸的心田。
記得有一次,父親病情發作,半夜高燒不退,到鎮衛生院檢查后,醫院馬上讓父親住院治療。小萍萍忙前忙后,最后竟累得趴在父親床前睡著了。第二天醒來,她很內疚,之后幾天,她寸步不離地守候在父親身邊,盡管累了想睡,但她還是硬撐著,生怕沒照顧好父親。
今年父親病情加重,說話都感到吃力,讓人聽不清楚,萍萍心里難受極了,看著父親那張瘦削、飽經風霜、刻滿皺紋的臉時,淚花在她眼里打轉,每當此時,她總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到小角落里暗自落淚,但這舉動總逃不過父親的眼睛,父親總是輕輕地撫摸著她,溫和地說:"萍萍,堅強點,別為我擔心,我很好。"
每天一放學,她總是先陪父親說說話,抖抖手,捶捶背,然后事無巨細地忙前忙后,把家收拾得干干凈凈,井井有條。每次忙完了家務事后,她才急匆匆地趕著去上學,父親總是站在家門口目送著她,小萍萍每次從父親期盼的眼神中讀懂了:優異的成績會撫平父親心中的愁悶,乖巧懂事會減少父親的病痛,因此,她一直在努力,在進取。
在班級中她活潑開朗、熱情大方、文明禮貌、助人為樂,贏得了同學們的信賴和老師的喜愛。尤其是她那顆潔白無瑕、善良真誠的心靈散發出了金子般的光芒。班上有一位女同學,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一年難得回了幾次,只有一個年邁的奶奶與她孤獨相伴,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孩子,所以平日里沉默寡言、孤單落寞,孩子們也不大樂意和她一起玩耍,經常排斥她。唯獨萍萍用她那顆純真、善良的心時刻溫暖那個留守孩子。下課了,她總是對帶著真誠的笑臉來著小女孩的手,牽著她參加有趣的游戲;做完作業,她總會自覺地檢查小女孩的作業,并幫忙指導改正。漸漸地,小女孩笑了,快樂地融進了溫暖的班集體里了。
作為班隊干部,她處處以身作則,工作認真,盡職盡責。班級的鑰匙由她保管,為了不讓同學到校進不了教室,她總是提前到校,放學后最后一個離開,不論刮風下雨,寒冬炎夏,她都常年堅持,從未失職。勞動時,也總是搶著干最臟最累的活兒,從不偷懶,也不會擺架子,瞎指揮。每逢參與學校活動,她總會出謀獻策,參與組織,樹立班級良好形象。她的表現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成為了集體中的領頭雁。每次老師家訪匯報,父親無不感到欣慰和自豪,瘦削的臉上總是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風風雨雨幾年過去了,小萍萍也逐漸成長起來了,在艱難的歲月里,她學會了堅強,更擁有了美德,她默默承受著命運給她帶來的艱辛,她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撐起了家,在父親最需要照顧的時候,她守護相助,盡心盡責,不離不棄。
![]() |
![]() |
責任編輯: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