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應光:四十年堅守在邊遠山區的三尺講臺
http://www.caoliu14.com?2011-06-03 17:13? ?來源:三明市委文明辦
我來說兩句
午飯后到下午上課前那兩個多小時,是謝老師最擔心的時間。長甲村小學門前有條小溪,村周圍棗樹、桃樹到處都是,為了防止淘氣可愛的6位小朋友中午出去爬樹、戲水,謝應光老師從不午休,他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玩游戲,絲毫沒有懈怠。每天早晨7點,謝老師就在廖家地村一家一家領走那6名孩子,陡步走2.6公里路到長甲;8點準時上課;11點半下課為孩子們熱飯、煮菜、洗碗筷;午間陪同孩子玩耍或面批孩子們的作業;下午2點上課,4點半放學,幫孩子收拾好東西后,陪同孩子們回家;晚上寫教案、備課。--這便是謝應光老師單調而又充實的每一天。
謝應光,16歲初中畢業后,在家務農了半年。由于他寫得一手好字,1971年3月被推薦到洋源村長埂自然村擔任代課教師。1979年,教學成績優秀的他轉為公辦教師。
自此,40年來,謝應光老師輾轉于大源鄉洋源、增源、廖家地、長甲等建制村的主村學校或自然村單人校。一心撲在教學上的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學習上,以至于連職稱申報這樣的事情都給予忘記。
走訪謝老師工作過的地方,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和他共事過的同事,如出一轍的評價便是:愛生如子!
現在泉州打工的邢建〔化名〕是廖家地村人,因為小兒麻痹癥,腳落下了殘疾,家長認為“路都走不好,再會讀書也沒有有用,不如不讀。”謝應光老師為此很著急,接連幾天到邢建家做思想動員工作。終于,其家長同意讓孩子上學了,但他向謝應光提了兩個要求:一是孩子殘疾,學費要給予減免;二是孩子上下學不方便,農忙時節沒有時間接送,要老師幫忙。“謝老師二話沒說,全答應了,小邢同學在廖家地讀那幾年書,天天是謝老師背著來背著去呀。”現為大源中心校生管老師的方紹松,深情地講述著1999年前后3年,和謝應光老師共事的日子。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