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上,只要百度一下“徐麗珍”三個字,上千條報道讓人目不暇接。這位來自寧德的打工妹,何以如此吸引眼球?
故事要從2005年4月6日說起。
這天下午,溫州名歐咖啡店18歲的服務員徐麗珍收拾座臺時發現了一個大皮包,立即上交給辦公室。徐麗珍主動將皮包上交后,當大堂經理打開包登記時,眼前的一切把他“嚇”壞了———護照、身份證、120歐元現金、現取現匯16.3萬元的匯款單、十幾張存折,其中一張存款余額寫著1200萬元……
隨后,咖啡店一邊報警尋找失主,一邊通過包內名片聯系失主本人,直至將所有財物“完璧歸趙”。當失主法國法華工商聯合會副會長王先生拿出1萬元現金酬謝徐麗珍時,徐麗珍婉言謝絕:“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p>
2003年,初中畢業的徐麗珍外出打工。她打工的第一站是泉州,在一家包裝廠做工。進廠不久,她就被小偷偷走了存折、錢包。2004年初夏,她去了溫州蒼南縣龍港鎮打工。在龍港鎮待了半年后,徐麗珍轉到溫州打工,可就在她第一次踏上溫州市區時,就丟了包。也許只有丟過東西的人,才能理解別人丟失東西的焦急心情。
撿包事件發生后,徐麗珍成了溫州的新聞人物。許多市民打電話給她,贊揚她拾金不昧的精神;外地媒體的記者也紛紛趕來,采訪報道她的事跡。4月22日,一位溫州小姑娘和她的父母、奶奶來到了徐麗珍打工的咖啡店,他們不是來休閑消費的,而是特地來找徐麗珍合影留念。
2006年3月7日,在2005感動溫州十大人物評選揭曉暨頒獎晚會上,仍在溫州打工的徐麗珍一出場,觀眾席上就爆發出陣陣雷鳴般的掌聲。評選活動組委會這樣評價徐麗珍:1300萬元的巨款是一道考題,來自貧困農家的女兒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案;一位新溫州人,用一顆金子般的心,詮釋著誠信的真諦;一個在她自己看來最平常不過的舉動,見證了一個不染塵埃的靈魂。
徐麗珍的高尚品德感動溫州的同時也溫暖了她的家鄉寧德。她的事跡在家鄉不脛而走,廣為傳頌,成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學習的楷模。寧德市婦聯授予她“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并號召全市婦女向徐麗珍學習。(記者 劉美楨 通訊員 沈廷興)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04-06連云凱:乘客遺失八萬元 司機拾金不昧財
- 2011-03-07肖婧:拾金不昧好少年
- 2011-02-25安徽少年傳承美德拾金不昧 雷鋒精神永活心中
- 2011-02-24城市因她們而美好:鹽城市女工韋青、陳紅拾金不昧
- 2010-12-20淮北兩少年拾金不昧 四萬元現金物歸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