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共青團中央、中國殘聯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百萬青年志愿者助殘行動”以來,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指導及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配合支持下,我省助殘志愿者組織機構日臻完善,扶殘助殘活動蔚然成風,助殘志愿者人數不斷增多,助殘形式多種多樣。廣大助殘志愿者以“踐行志愿精神,倡樹助殘風尚”為主題,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積極參與助殘志愿服務工作,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愛和支持殘疾人事業的良好氛圍。
一、健全組織,夯實基礎,培養優秀的助殘志愿者團隊
(一)建立助殘志愿者機構。志愿者服務站、聯絡站是聯結志愿者和服務對象的紐帶,是基層組織、協調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機構。目前全省建立各級助殘志愿者聯絡站13547個,受助殘疾人18萬人次,長期結對幫扶殘疾人近7萬戶。省、市、縣各級團委把志愿者助殘活動納入青年志愿者服務內容,成立了專門的助殘小組,市青年志愿者服務中心專門成立了扶殘助殘小組。各大高校積極參與“百萬青年志愿者助殘行動”活動,與殘聯、特教學校、康復機構、社區殘疾人家庭建立聯誼制度,定期開展助殘活動。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志愿者助殘工作,把志愿者助殘工作納入文明建設考評內容,把扶殘助殘作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平安社會來抓,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殘聯充分協調,部門、單位積極參與的志愿者助殘工作格局。
2008年,福建省同人助殘志愿者服務中心被評選為由團中央、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十大杰出志愿服務集體”、由共青團福建省委、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協會授予的“第三屆福建省十佳志愿服務集體”、由共青團福州市委員會、中共福州市委文明辦等部門授予的首屆“福州市十佳志愿服務集體”;2010年被評為“全國志愿助殘示范基地”。2003年,助殘志愿者張文輝獲得“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愿者”、“首屆福建省青年志愿者服務金獎”、“福建省新長征突擊手”。2008年助殘志愿者李光澤、游景瑩、陳瑤、李冠群、陳美香、吳耀環、洪美芳獲“福建省優秀志愿者”殊榮。助殘志愿者周琦、李冠群獲得福州市“十大杰出”志愿者的榮譽稱號。助殘志愿者朱邦月堅持長期助殘,其事跡平凡之中見偉大,先后被評為“全國第二屆道德模范”、“感動福建十大人物”,2009年更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0年助殘志愿者吳耀環榮獲“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的稱號。
(二)開展志愿培訓,提高志愿者服務殘疾人水平。通過志愿服務理念、服務殘疾人技能等培訓,提高志愿者服務殘疾人水平。我們在開展項目服務中,注重對志愿者的培訓,通過集中培訓、講座、沙龍等多種形式,對志愿者進行殘疾兒童心理、康復知識、服務技能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培訓,使志愿者能夠更好地服務殘疾人。此外,在職業心理咨詢師志愿者的指導和培訓下,培養了一批通過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的志愿者,為開展殘疾人心理咨詢打下基礎。我們多次組織志愿者到北京、上海、廈門、福州等地參加由中國國際民間組織促進會、北京匯天羽信息咨詢中心、上海映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等組織的志愿組織能力培訓。2008年4月,我們邀請到了上海映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到福州舉辦了為期四天的“志愿者管理培訓”,參加這次培訓的機構三十家,通過培訓搭建了一個相互溝通,彼此交流的平臺。2008年12月-2009年12月,與中國民主促進會福建省委合作開展“助殘志愿者系列培訓”項目,項目為期一年,舉辦培訓班12期,培訓助殘志愿者2000余人次,培訓內容有:公民意識、助殘志愿者理念、現代文明殘疾人觀、助殘志愿者服務對象概述、殘疾人心理特征、特奧知識講座等。
二、以重大活動與項目運營為平臺,推進助殘工作有效開展
(一)以助殘日等節日為契機,開展形式靈活多樣的助殘活動。在每年的“助殘日”、“愛耳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等節日期間,各級殘聯會同聯合有關部門及助殘志愿聯絡站,通過組織青年志愿者,開展義務為殘疾人看病、提供工作咨詢等志愿助殘活動,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助殘意識。如2010年福建省殘聯結合承辦第五屆全國特奧運動會工作實際,在福州市五一廣場,舉辦了第20次全國助殘日大型廣場主題宣傳活動,中國殘聯副主席湯小泉、副省長洪捷序到現場察看宣傳活動開展情況。省同人助殘連續六年在國際殘疾人日、國際志愿者日期間開展“殘健同樂”趣味運動會,參加活動的志愿者2400余人,殘疾人1200余人。福州與福建省東南眼科醫院等單位的志愿者開展下鄉義診,進行防盲知識宣傳,篩查白內障患者,幫助白內障手術復明患者進行福州城市觀光行。三明每年都舉辦“積善助殘”大型活動。
(二)以項目運營為抓手,打造助殘品牌。我們重視對公益項目的調研、策劃和運營,集中精力開展工作,省同人助殘策劃并運營了“希望救助康復志愿服務”、“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書”、“助殘志愿者系列培訓”、“志愿者助殘實用手冊”等多個項目。2008年,“希望救助”殘疾兒童康復志愿服務項目獲得“福建省志愿服務項目獎”。泉州團市委、市殘聯、市希望工程辦公室和泉州青少年成長基金聯合開展“希望園”項目,設立了盲文希望書庫、綠色網吧和多媒體教育等,為殘障學生聯通世界、提高現代教育技術和處理信息能力提供了一個平臺,盲聾啞學校學實現獨立上網。
(三)開展“助殘志愿服務進社區”活動。2008年以來,我省助殘志愿服務為有服務需求的殘疾人提供志愿服務,已經從以解決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幫扶為主,發展成為以殘疾人需求為出發點,涉及殘疾人生活各個方面的全方位服務。助殘志愿者集體和個人發揮自身資源及特長優勢,結合殘疾人實際需求,提供了包括教育文化救助、培訓就業扶助、醫療康復服務、法律維權援助等有針對性的志愿服務。例如省同人助殘每年都組織志愿者對公共場所、社區進行無障礙督導,并向有關部門建言建策,促進無障礙環境的改進。莆田市舉辦了志愿者“樂購”年貨進小區活動,寧德市開展了“情系特校,心手相牽”志愿者助殘活動,為殘疾人的生活、學習提供了方便。
通過“一助一”、“多助一”長期結對服務等方式,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幫扶關系。在全省殘聯系統開展了黨員先鋒行動,黨員志愿者不僅從幫扶對象的衣、食、住、行、醫等方面入手提供幫助,還結合業務工作,通過資金扶持、政策帶動、信息提供等方式給予支持和幫助。例如南平浦城縣蓮塘鎮書記、助殘志愿者郭孟元,邊續多年每個月拿出一半的工資捐助鎮殘聯幫扶殘疾人,為落實貧困殘疾人安居工程四處奔波,募集資金、發動村兩委、黨員和群眾為貧困殘疾人建房捐款捐物,建起一座座“愛心屋”。三明的司法部門積極開展“司法志愿助殘行動”,幫助殘疾人維護自身權益。廈門市開展了“軍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形式多樣的助殘、扶殘、幫殘活動。
志愿者還和社區康復站點結成幫扶對子,組建了各具特色的街道志愿者服務隊,廈門湖里區的志愿者開通了“溫馨心理咨詢”熱線,以熱線咨詢的方式幫助殘疾人解決心理問題。漳州組織了七個助殘志愿者服務小組,由市殘聯干部分別掛鉤負責,每個小組分別有8個左右志愿者,有醫生,護士,理發師,義工,的士司機,學生,電力等不同職業志愿者組成,定期到殘疾人家中為殘疾人提供醫療義診、心理咨詢、康復指導、技能培訓、職業介紹等長期服務。
(四)迎特奧,樹新風。2010年9月第五屆全國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福州舉行。2009年9月,我們啟動了特奧會青年志愿者的招募活動,全國多個省區以及港澳臺地區近萬人積極參與,經過審核、初試、測試、面試,精選出2108名賽會志愿者。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7所大專院校以及部分企業單位的志愿者擔負起了本次特奧會絕大部分的后勤工作。香港浸會大學的53名志愿者也自費參與了此次特奧會的志愿服務工作。另外,全省各地市開展了萬人簽名迎特奧活動,開展了“積善助殘·情暖海西”的捐助活動。在九個地市的特奧火炬傳遞中也處處涌現著志愿者們的身影。此次特奧會熱情、周到的志愿服務給參會運動員、教練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他們一致的稱贊。
三、營造氛圍,弘揚助殘志愿服務精神
我們十分注重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在每年的“學雷鋒日”、“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國際志愿者日”及比較重要的節日都會策劃一系列助殘服務活動,廣泛傳播志愿助殘服務理念,推動社會各界參與助殘志愿服務,共同關心和支持殘疾人事業。每年評選一批“志愿者助殘行動”先進集體、先進個人,進一步樹立關心愛護殘疾人的典型和榜樣,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加入到助殘行動中來,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殘疾人事業的良好氛圍,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