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來競渡的龍船,已比舊時簡化了許多。船分青龍、黃龍、白龍、黑龍等,船身、船上的羅傘旌旗等裝飾,以及劃手們的服裝乃至船槳,都要求同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龍舟短則7丈多,長則11丈余,劃動時有如游龍戲水。福建的龍舟,船首雕刻的龍,口能開合,舌能轉動,栩栩如生。貴州的龍舟由三只獨木船聯合而成,中間較長的一只稱“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揮,兩邊的船稍短,稱“子船”。
有關競渡的儀式、規定、技巧和情景也因時因地不同而豐富多彩。“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橈。”“鑼挾鳴濤鼓駭雷,紅旗斜插剪波來。錦標奪到軒騰處,風卷龍髯雪作堆。”唐人張建封的《競渡歌》,將千年前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躍然紙上。詩中提到的“標”即“標桿”,或“標船”,是各龍船爭奪的目標。“標桿”上懸掛錦彩、銀碗、錢鈔等賞物,立于水中,先到者先得。“標船”設置在終點,當競渡的龍舟接近時,將“標”拋入水中,讓諸“龍”爭奪。標又分“魚標”、“鴨標”和“鐵標”等。魚標、鴨標是活的,投入水中即刻游走,要一下子捉住,并不容易。鐵標重,拋落江中便沉水底,沒有熟練的潛水本領,更是得不到的。因此,龍船上一般都要安排一兩個水性極好的“標手”,專司奪標之職。
龍舟競渡今天已得到新的發展。龍舟競渡已被列為全國正式體育競賽項目。自1984年起,“屈原杯”龍舟賽已經舉行了10多屆。1991年,國際龍舟聯合會在香港成立。隨后,亞洲和歐洲的龍舟聯合會也相繼成立,龍舟運動作為一項獨立的運動項目,目前正在全世界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每年都有約40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國際性比賽,亞洲龍舟錦標賽、世界龍舟錦標賽均已成功舉辦多屆。 (來源:《我們的節日》)
![]() |
責任編輯: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