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活動載體
堅持“三貼近”原則,精心組織實施,扎實開展活動,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盡量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文化權益問題。所有創建單位都能保持全年文體活動的延續性,并定期不定期開展籃球賽、乒乓球賽、文藝演出、讀書活動等常規性文體活動。各基層文化創建單位都能結合春節、元宵節、五一節、國慶節、元旦等節日和本地的人文景觀、文化傳統、民間工藝等,開展具有地方特色、鄉村特色的文化活動,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永春白鶴拳、舞龍、舞獅、俏影、鬧臺鼓、南音演唱等具有永春特色的民俗文化。把傳統特色和現代元素互相融合起來,在活動中融入廉政文化、生育文化、科普文化等內容,盡量滿足各個年齡階段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所有創建單位組織開展了籃球賽、乒乓球賽、老年人棋牌賽、文藝晚會等250多場次,2萬多人次的群眾直接參與,內涵不斷充實,形式不斷創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群眾思想素質,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五、抓特色文化
通過文化示范鄉鎮、示范村創建活動,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山區民俗文化。主要有:一都鎮仙友村――山歌文化,橫口福鼎村――紅色旅游文化,玉斗鎮玉斗村――佛手茶文化,蓬壺鎮仙嶺村――農村科技文化,蓬壺鎮觀山村――武術、旅游文化,五里街鎮大羽村――武術文化,五里街鎮儒林社區――南音文化,湖洋鎮錦鳳村――南音、琵琶文化,桃城鎮桃溪社區――紙織畫文化,仙夾鎮龍水村――漆籃文化等。在抓特色山區民俗文化的過程中,我縣突出抓好白鶴拳文化。文化體育部門組織五里街鎮大羽村、蓬壺鎮觀山村等地發揮白鶴拳發祥地的優勢,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積極發掘和搜集流傳于民間的白鶴拳套路、技藝,整理出版《永春白鶴拳》手稿,成功舉辦中國永春白鶴拳--日本沖繩剛柔流空手道武術交流演武大會。并以傳統特色文化為抓手,啟動拍攝52集《永春白鶴拳》動漫,籌拍《永春白鶴拳》電影及電視連續劇,拓展創意文化產業之路。突出抓好民間鄉土文化的發掘和保護,永春紙織畫、永春漆籃、民間音樂“永春鬧廳”、民間舞蹈“永春鼓隊舞” 等文化項目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重視永春紙織畫的國際交流,先后在40多個國家展出,推動“永春漆籃”成為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品。
我縣五年來持續推進基層文化建設工作,進一步夯實了農村文化基礎,降低了廣大農民群眾消費文化產品的成本,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新亮點。(中共永春縣委 永春縣人民政府)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