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香港學習如何培育產生阿福的土壤
http://www.caoliu14.com?2010-05-25 15:4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我來說兩句
毫無疑問,內地也有阿福。但我們還很缺阿福這樣有組織、訓練有素的志愿者。志愿服務最大的特點就是民間性、自主性、非功利性。但在一些地方,志愿服務被異化為權力的附庸、政績的點綴,這是對真正志愿者精神的扭曲
5月6日的香港,人們都在呼喚“阿福”這個名字。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率一眾政府高官、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彭清華,以及來自玉樹地震災區的受助人和幸存者,與眾多香港市民一道送別一個叫黃福榮的普通人。(5月7日《新華每日電訊》)
“香港之子”“香港的光輝榜樣”,這樣的稱號,沒有贈與工商巨子、演藝明星,而送給了一個普通的前貨車司機、沒錢也沒有學歷的阿福。因為他代表一個群體:義工;代表一種精神:沒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行善助人。
為什么香港會產生阿福?因為阿福不是一個人!他的背后,有一個龐大的義工群體;香港這片土地,也是志愿服務的豐沃土壤。在這里,做義工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香港5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香港人做過有組織的義工,去年香港義工服務創造經濟價值55億港元,約占本地生產總值0.34%,相當于4.15萬個全職工作。新華社5日還報道了一位香港“90后”義工游康麟,這個剛滿20歲的小青年,已經有近10年的義工“工齡”。游康麟們,就是正在成長中的“阿福”。
在平常,這些義工默默無聞,做著最簡單、最基礎的工作,不求回報,不求聲名。舍生取義的阿福,死在行善的路上,用這種他認為最“幸福”的方式,詮釋了最高的志愿者精神。因為阿福,義工群體才進入更多人的視線。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5-07向香港學習如何培育產生阿福的土壤
- 2010-05-07香江灑淚祭阿福 曾蔭權:香港的光輝榜樣
- 2010-04-21賑災晚會播阿福救人事跡 寄不出的家信感動全場
- 2008-01-21阿福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