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精神安頓提供空間和平臺
http://www.caoliu14.com?2010-03-23 11:50? ?來源:文明風
我來說兩句
作為一個涉及全體社會成員的事項,節日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必須得到政府的全面支持,僅僅依靠文化主管部門很難有實質性的作為。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同是提供節日文化服務的基礎,同時要加強對節日文化的深入研究,以求對中國多樣性存在的節日文化有全面、準確的把握。
清明節的精神性需求在于紀念和祭奠先賢。作為具體工作建議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明確節日是以精神安頓為主要目的的社會安排, 不宜過分強調其中的經濟因素。其次,通過不同層級政府部門對先烈、先賢祭奠的官方活動與民間傳統活動的互動,強化對國家意識、集體意識和價值觀念、倫理道德的認同。比如,應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公祭活動,代表國家的追思。其三,選擇一些與社會和諧發展、具有較高認同度的公益性事項,比如讓小區都動起來,以植樹造林、美化小區環境等形式,與清明踏春的習俗結合,引導和激發公眾的公共責任感并給予榮譽感。其四,遵循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盡可能地為節日中廣大民眾的實際需求提供服務,比如為掃墓提供切實交通保障。其五,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傳媒,為新時期節日文化提供與時俱進的活動空間和文化平臺,如網上祭奠等。此外,還要特別關注和尊重少數民族和弱勢群體,為其提供相應的幫助。(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 李松)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