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底,黃志勇同志以政治思想和技術實力全面的優勢被提升為線路架設工程班班長。作為生產一線班組的兵頭將尾,班里的主心骨、領頭雁,樣樣事情他領頭干、搶著干。2003年夏天,京福高速公路邵武段開始全線動工,這一年的夏天天氣奇熱,氣溫均超過了40°,為了能按時完成任務,黃志勇和他的班友們每天早晨5點多鐘吃飯,6點鐘上山,中午送盒飯,吃完飯后在野地里、草叢中隨便找個地方躺一會兒,"天作帷幔地作床",在這種高溫、酷暑、環境極其艱苦的野外作業中,他帶領的班組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每天如此。曾經一位班員的母親看到自己的兒子沒幾天時間就被曬的又黑又瘦,生氣地問黃志勇:"你是鐵人啊,這么熱的天還帶著他們這么拼命地干,你難道不累嗎?"不累?說不累那是假的,在這樣的高溫天氣里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多小時,就是鐵人也吃不消呀。長時間的高溫野外作業,黃志勇的咽喉嚴重發炎,每天中午在工地只能就著清湯艱難地吃上少許飯,可他還是默默地堅持著,結果到最后整整在醫院掛了7天的吊瓶,那一刻他真想趴下來好好休息休息。可為了工程早日完工,為了國家建設,病還沒好完全他又繼續奮戰在工地上!
2008年初,當一場歷史罕見的冰災襲卷閩北大地,邵武市電網遭受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破壞,一時間,冰雪過處一片狼籍,電桿攔腰折斷,邵武市金坑鄉、桂林鄉相繼出現全鄉停電,電網陷入癱瘓。危難之時顯身手,作為技術骨干的黃志勇,帶著搶修主力的第一梯隊,奔赴金坑受災現場勘查線路受災情況,制定搶修方案。一路上冰凌覆蓋著的山林和天地,樹木完全被冰裹著,原本鉛筆粗的電線,被20到30厘米左右粗的冰包裹著,就連路邊的小草也都成了冰沱,天上還繼續下著綿綿不絕的雪雨,寒風吹來,渾身透涼,如同針刺一般;雪雨和冰枝不時像鞭子一樣抽到大家的臉上、手上……,為了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搶修線路的情況,為后面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打下堅實基礎,黃志勇與搶修人員一同上山,面對滿山的荊棘和斷毛竹及冰雪,他走在最前面,為后面的隊員開路,很多次鞋被冰雪浸透了、手被冰凌劃傷了,他都沒有退縮,跌倒了,爬起來再走,累了,歇口氣再上。在黃志勇的帶領下,搶修人員徒步十幾公里,順利完成了10kKV金坑線、下坪線的現場勘查、施工方案的確定。2月5日,金坑鄉的邊遠村落重下村、湖溪村、下黃街村、下堡村四個村由于受災嚴重,還沒通電,為確保村民都能收看到"春晚",指揮部臨時決定上述四個村臨時采用發電機供電。已經在金坑鄉搶修現場奮戰了7天的黃志勇,毅然放棄回家輪休的機會,承擔起發電機的安裝、接線工作。由于災后道路狀況極差,發電車運到現場已是晚上十八點三十分了。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了,為了讓村民早點通上電,黃志勇毅然決定連夜加班干。冬天的夜晚,鄉村萬籟俱靜,零下5度的寒冷如同無情的妖魔吞噬著每一寸肌,災后的鄉間公路盡是一片又一片的狼籍,能見度只有三米的濃霧迷漫在四周,載著四只"大鐵牛"的汽車艱難地在山路上爬行著。為了汽車能安全前行,黃志勇下車充當起了臨時 "導游"。這不,前方正有一條搭拉的電線和歪斜的電桿攔住了去路。黃志勇顧不得多想,爬到半山坡,一只手撐住電桿,另一只手用撿來的木叉支起電線,讓汽車順利通過。卸車、就位、安裝、接線,隨著按鈕的按下,發電機的啟動,村莊的電燈被瞬間點亮,村民歡呼起來啦。就這樣,在寂靜、寒冷的冬夜里,黃志勇帶領著搶修安裝人員轉戰一個又一個村莊,隨著最后一個村莊亮起星星點點的溫馨燈火,時間已經是第二天凌晨三點多了。搓搓已凍得僵硬的雙手,揉揉發困的雙眼,望著閃爍的星星燈火,黃志勇欣慰地笑了。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