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素蘭,1956年11月生,福建省尤溪縣湯川鄉黃林村人。她默默無聞地勤儉持家,孝敬公婆,照顧丈夫,培育子女,用最樸實的愛譜寫著一曲孝媳賢妻良母的孝愛長歌。
作為兒媳,她孝敬長輩,從不和公婆頂嘴,家務活、農活搶著干,家里有好吃的也都留給公婆。1985年5月,68歲的婆婆突然癱倒在床,大小便失禁,醫院確診為“脊髓惡性腫瘤晚期”,只能保守治療。于是,她停下所有的農活,精心照料老人。由于長期臥床,為了防止褥瘡,她一晝夜要為婆婆10多次翻身,將長久受壓之處用松軟的棉墊墊,經常局部按摩,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發現有紅腫潰破,馬上用藥。長期臥床導致婆婆腹脹、便秘,她買來藥同時進行腹部按摩,緩解病情;時間久了,按摩、用藥效果不明顯,她就用手掏。后期病人無法承受疼痛折磨,整夜呻吟,她就和婆婆睡在一起,不停的撫摸,經常和婆婆談天到天亮,分散精力減少痛苦。她自學簡單的護理常識,一晝夜要為婆婆多次注射杜冷丁。還有許多的病發癥,她都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沒有耽誤過。婆婆臥床兩年多,極少發生褥瘡,肌肉沒有萎縮。衣褲、被褥勤換洗,病人房間保持無異味。婆婆經常說:“素蘭,你太累,太苦了,歇歇吧。”而她卻說:“我不累,你放心。”她每天都保持著笑臉,沒有表現出一丁點厭倦的情緒。1987年10月老人臨終前,對親朋好友說:“這輩子我值了,有這么個好媳婦天天照顧我,早走早好,我實在不愿意看她為我這么勞累!”老人走了,走得很安詳。
天有不測風云,厄運再一次降臨到葉素蘭頭上:1988年,在中學任教的丈夫因幫工不幸受傷,腰椎神經受損造成終身癱瘓。那年丈夫才34歲,而她32歲,兩個孩子大的10歲,小的才7歲,家里的頂梁柱倒了,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了這個瘦弱女子的肩上。全家有4個人的口糧田和責任田,還有幾畝自留山,全是她一個人忙活。嚴冬酷暑,不管風吹雨淋日曬,她總是起早摸黑忙個不停。很多人勸她:“少干點,會累壞的。”她總是說:“不要緊,累不著,力氣這東西是攢不起來的。”這個身高一米五多、體重不足八十斤的弱女子,承擔著一個強壯男勞力所承受的繁重農活,還要象一個專職護士耐心細致的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每天干完農活回到家,總是先為丈夫端水端飯。二十多年她從未疏忽對丈夫的照顧和對孩子的關愛,即便是回娘家、走親戚也是急急忙忙趕去辦完事情立即回家,那是因為她生怕丈夫餓著了。半身不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丈夫時常心情不好,容易發脾氣,她含淚耐心地安慰他,勸導他,直到他情緒穩定。在她心里,只有丈夫和孩子,而從來沒有自己。
在照料丈夫的同時,她同樣盡心教育孩子。懂事的孩子發奮學習,現都已成才:大兒子從師范學校畢業后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小兒子廈門大學畢業后在深圳工作。
“人孝百愿成,家和萬事興”。是愛的力量使她笑對人生,創造了一個幸福美好家庭,也為村里人樹立了和睦家庭榜的樣。她的行為贏得了別人的尊重與贊許。村里婆媳斗嘴、夫妻吵架,人們只要講到葉素蘭,紛爭就會平息。
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婦女,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讓鄰里為她感動,沒有任何豪言壯語,卻在鄉親中有口皆碑。葉素蘭用中國傳統女性質樸無華的行動,詮釋著孝與愛的真諦。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3-17“中國好人榜”(福建)頒獎儀式在廈舉行
- 2010-03-17關于繼續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的通知
- 2010-03-08凝聚道德傳承的力量 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交流
- 2010-03-04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交流活動在唐山舉行
- 2010-02-11三明市開展關愛慰問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活動
- 2010-02-22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
- 2010-01-22三明尤溪開展“向好人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