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敬業愛崗,無私奉獻是鄭伯武同志崇高的思想境界
兩次受傷,鄭伯武身上留下了十二道傷疤。特別是頭部的刀傷,更讓鄭伯武留下的間歇缺氧性頭痛的后遺癥。可是鄭伯武卻沒有因此而放棄對理想的追求。"生命不息,戰斗不止",鄭伯武同志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在四年多的工作中,他愛崗敬業,勇于負責,清正廉潔,忠于職守,始終保持共產黨員艱苦樸素的作風。在辦案過程中,他時時刻刻用規章制度制約自己,不辦人情案,不拉關系走后門。在他所辦理的三百多起案件中,沒有一起被紀檢部門倒查,也沒有一起被群眾投訴,真正做到了群眾滿意、領導放心,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在城關派出所擔任責任區民警期間,鄭伯武針對所管轄責任區人員流動大,治安情況復雜等特點,組建了定人定點,以點帶面,條塊結合的群防群治網絡,并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帶領責任區群眾巡邏執勤,依靠責任區居委會力量共同創建文明安全小區。四年來,他和同事們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83起,抓獲在逃犯10名,破獲治安案件200余起,轄區內的刑事發案率較以往下降25%,治安案件發案率較以往下降29%,大大增強了群眾的安全感。
除了打擊犯罪,管好治安外,在日常工作中他常懷愛民之心,常守為民之責,常辦利民之事。四年來,他走訪了段區的家家戶戶,走遍了轄區的每一個角落。他向居委會的干部請教,與老年人擺"龍門陣",和弱勢群體交朋友,很快和群眾打成了一片,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2003年7月,鄭伯武因工作出色被評為"福建省優秀共產黨員",伴隨而來的是2000元獎金。面對獎金,來自農村家境并不富裕的他想到了"希望工程"。第二天,他就將這筆錢一分不少地送到縣"希望工程"辦公室,要求通過"希望工程"辦公室將這筆獎金用于資助家境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捐完錢后,鄭伯武沒有聲張,默默回到工作崗位,繼續他熱愛的人民公安事業。直到新學期開學時,派出所收到一封署名黃少琳的學生送來的感謝信時,派出所的同事才得知鄭伯武默默助學的事跡。
2005年9月17日中午,居民許美琴在上馬路農行儲蓄網點取錢時,不慎遺失錢包一個,內有現金630元。630元對于許美琴來說并不是一個大數目,所以事發時并未報警。兩天后,許美琴路過派出所時,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報警了。接警后,鄭伯武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對待,多方查找,用自己的電話逐一撥打了當天在銀行辦理業務的儲戶電話,共計一百多人次,終于幫其找回了錢包。2005年9月27日,福州晚報以《遺失兩天,錢包完璧歸趙》為題報導了鄭伯武為人民服務的先進事跡。
在鄭伯武的轄區有一位特殊為老人叫鄭愛仙,他有三個兒子和一幢二層的房子,但她卻常常流落街頭,無家可歸。原來,老人的三個兒子為了爭房產,誰都不愿意贍養自己的老母親。為此事,老人一怒之下將三個兒子告上法庭,雖然法院最終判給老人三間房屋居住,可老人與三個兒子的關系卻越來越僵。鄭伯武得知此事后,以強烈的工作責任心,飽滿的工作熱情,耐心細致,熱情周到的人性化服務,先后八次上門做三個兒子的思想工作,說法律,講社會,談鄰里關系。其循循善誘,富有感染力的工作方法,最終深深感動了老人的三個兒子,老人最終回到她的三個兒子的溫馨家庭中,享受天倫之樂。老人逢人就夸小鄭是個熱心腸的好警察。據不完全統計,四年來,鄭伯武共為轄區群眾解決實際因難50余件,收到群眾送來的錦旗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