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心的是,有很多人和我一起做好事”
作為一個女人,胡玉榮對自己特別“苛刻”:一年四季就是兩身運動服,沒有化妝品、時髦的衣裝,就連像樣的手提包也沒有。這事說出來很多人不信,可在壽寧,這卻是大家眼里最親切的“好人”胡玉榮的形象。
記者走進胡玉榮家,屋里陳設除了一臺小彩電、一臺電腦、一套破舊沙發,幾乎沒有別的家具、家電。房間里只有一個簡陋的布藝衣柜,一家人的衣服還裝不滿。廚房里沒有灶具。至于一家人的飯,基本都是在店鋪里煮面條、粉干對付。
“加上兒子上學每月600元的伙食費,我們一家人一個月所有花銷也就1000多元。”胡玉榮說,他們從不去酒店等場所消費,“我們一家人開心的事很多,比如爬山、游泳、釣魚、到野外野炊等。這些方式既健康又省錢。”
正是物質的極低要求和精神的極大充實,讓胡玉榮干起活來全身是勁,很快樂。她告訴記者,“做好事時,有人加入,那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和獎賞。”胡玉榮說,去年高考第一天,她像往年一樣,煮好涼茶送往壽寧縣4個高考考點,免費供家長們飲用。路過的一名女中學生認出了她,“你是玉榮阿姨吧,你又在做好事,我們能加入嗎?”就這樣,女生們幫忙胡玉榮送涼茶。當天下午,隊伍擴大到10多人,隨后2天,加入的人達到20多個。
幾年下來,胡玉榮身邊已經聚集起相對固定的五六十名志愿者。他們每個月都要相約到大街小巷、公園等公共場所打掃衛生、撿拾垃圾;或者到老人院看望老人等。
對于胡玉榮來說,最大的欣慰,莫過于現在福州上學的兒子柳榮一。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小柳也極具愛心。
2007年,小柳到福建工貿學校上學。一個月后,小柳班主任給胡玉榮打來電話,“小柳穿著、花銷很省,應該不富裕,怎么不要國家補貼?”原來,國家對中職學生進行補貼,老師發表格讓大家填,結果只有小柳一人不填,說要把錢留給更困難的同學。胡玉榮趕緊解釋,事后,每每想起兒子的懂事,她都覺得有一股暖流在心頭。
“愛是一種可以相互傳遞、相互感染、促人奮進的力量。”胡玉榮說,同在一個藍天下,大家就是一家人,給人一點幫助、一絲溫暖,也是我的責任。“我要帶著這份責任,讓越來越多的人跟我出發。”
胡玉榮,真不愧為壽寧縣道德模范。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3-04王萬仁:做一名真正的教師就要學習雷鋒精神
- 2010-03-04孫茂芳:要與時俱進地學習雷鋒精神
- 2010-03-04《雷鋒的故事》
- 2010-03-04《走近雷鋒》
- 2010-03-04《離開雷鋒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