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熱愛生活,生活就不會虧待你”
1965年,胡玉榮出生于壽寧斜灘鎮的一個貧困家庭。因是居民戶口,家里無田地,一家9口人就靠父親做秤的小鋪維持生計。7個兄妹,胡玉榮排行老幺。哥哥姐姐們十幾歲就輟學,只有她靠半工半讀和親戚朋友的資助,勉強讀完高中。
1986年,成績優異的她面臨高考,但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她毅然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進壽寧縣絲綢廠當工人。
絲綢廠剛籌建,廠里要派一批人到邵武絲綢廠學習機修技術。這個活,從前都是男人干的,胡玉榮不信這個邪。“男人行,我也行。”
機修師傅從來沒帶過女學徒,他們也不信女人能做好機修工。玉榮卻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能行,很快成為廠里的技術骨干。
可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壽寧絲綢廠不行了。胡玉榮下崗了,日子過得很艱苦。丈夫也下崗,還患了椎間盤突出,連路都無法走,孩子才幾個月。她四處打臨工。但打臨工解決不了問題。她決定自己創業。1994年的一天,她帶兒子在店鋪吃扁肉時發現,當時壽寧的面食制品大都從福安進,經常供不應求,特別是扁肉皮的供應十分緊俏。一個念頭突然在玉榮的腦海里閃現:開一家生產面食制品的店鋪。
說干就干,她提著禮品,趕到福安拜師。可任她如何哀求,師傅就是不教。明擺著來搶自己生意,誰還會教?軟磨硬泡,在師傅家呆了2個多小時,她偷偷記下了師傅的原料配置。回到家,她依葫蘆畫瓢,不久,還真成功了。可是,一天就10多斤的貨,賺來的錢連溫飽都解決不了。
難道不能用機器生產?與機器打交道多年的玉榮買來一臺二手面機,改裝后,嘗試生產扁肉皮。一開始,扁肉皮不是厚就是碎,有時還成一個個“面團團”。半年來,機器拆了裝、裝了拆。
記者注意到,玉榮說起這段日子,眼里總是含著淚水。她說,那時真是太艱難了。不說做不好產品心急,而且一家人吃不好睡不好。一家三口睡在店鋪的槅板上。睡覺時,一家先爬上小梯,再爬進被窩。一次,小孩從梯子上摔下受傷,夫妻倆欲哭無淚。
但是,胡玉榮總是很自信。她說:“只要你熱愛生活,生活就不會虧待你。”終于,薄、韌均勻的扁肉皮被碾壓出來。隨后,她又成功摸索出了用機器生產餃子皮技術,并成為寧德市“十佳”下崗職工再就業帶頭人、省勞動模范。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3-04王萬仁:做一名真正的教師就要學習雷鋒精神
- 2010-03-04孫茂芳:要與時俱進地學習雷鋒精神
- 2010-03-04《雷鋒的故事》
- 2010-03-04《走近雷鋒》
- 2010-03-04《離開雷鋒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