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代表委員聚焦社會長遠發展、匯聚民意民智,提出關于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建議,就與我國的未來社會發展方向完全吻合。
“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我們都能做到低碳。”陳飛代表準備在今年兩會上提交的建議圍繞低碳和環保的主題。而今年政協會議新聞組所有信息也將采用網絡發布,不再印制記者手冊等文字資料。
這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其實是一種值得稱道的重大進步。
“推進‘低碳生活’,政府不能當‘甩手掌柜’”
“當醫院、學校就在身邊時,人們的出行就自然轉化為步行和自行車出行。”全國人大代表、南昌市市長胡憲說,南昌市正在通過均等配置教育、醫療、商品流通等城市生活資源,幫助居民實現“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不僅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也是政府的事,我們不能當‘甩手掌柜’。”胡憲說,實現低碳生活是一項社會工程,涉及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家庭直至市民個人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
事實上,目前我國已在通過減免稅費、提供財政補貼等措施引導消費者節能減排,實現低碳生活。在這些方面,國家正在逐步出臺更多政策,比如推廣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通過財政補貼方式推廣節能燈,支持開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試點,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并通過財政補貼推廣高效節能空調等。
“雖然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實仍需加大推廣、監督力度,但值得欣慰的是,講究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已逐步進入百姓生活。”全國政協委員郭濤說,如果各級黨政機關、政府部門和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在踐行“低碳生活”理念方面都能夠注重從自身做起,那么,“低碳發展”“低碳社會”“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概念不僅將在更廣闊領域影響我們的生活,而且有利于最終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讓低碳經濟造福全人類的愿景。
![]() |
責任編輯: 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