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百姓得實惠 ——全國人大代表談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
近年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目前,我國不少地方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創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對正在繼續深化的文化體制改革和如火如荼的文化產業發展形勢均給予了積極評價。
把好戲送到農民家門口
這些日子,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歌舞劇院歌舞團團長劉春梅正忙著修改《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全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建設》調研報告,她希望能從實際出發,采取多種措施,做好“送戲下鄉”這件農民期盼的事。
劉春梅代表說,“到農村去演出,讓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肩負的責任。”據劉春梅代表介紹,“送戲下鄉”是吉林省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深受農民歡迎。2009年,她所在的吉林省歌舞團共下鄉演出121場,今年計劃下鄉演出300場。“如果有可能,我們愿意下鄉演400場、500場,把更多的好戲送到農民的家門口。”她說。
劉春梅代表說,“送戲下鄉”激發了她和同事們的創作欲望和演出熱情。為了更好地將政府的惠民工程落到實處,劉春梅代表建議,把培訓農村文藝骨干作為“送戲下鄉”的一項內容,變“送”文化為“種”文化;同時,把文藝院團閑置不用的服裝、道具、樂器等器材也送下鄉,為農村文藝演出創造條件。“建議加大力度進行農村文化大院建設,切實解決農村文化活動場所,夯實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基礎,吸引更多的農民參與文化建設,讓農民群眾成為農村文化的真正主角。”她說。
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說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給群眾帶來的實惠,全國人大代表、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第一中學的富春麗有說不完的話。
富春麗代表說,2009年,察布查爾縣實施了“東風工程”、“農家書屋”工程和農牧民體育健身工程,開展了大量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豐富和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鄉鎮(場)配送了價值28萬元的圖書26000冊、1000種,惠及了15個鄉鎮(場)和62個行政村;在部分村莊成立了“農家書屋”,配送了圖書7500冊和書柜、報架等,價值10多萬元,有效解決了農牧區長期缺乏報刊、音像制品的問題。“這一系列舉措,豐富了廣大農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廣大農牧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助于提高農村生產力的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她說,“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讓百姓吃出了幸福生活的滋味。”(記者 李己平 姜帆)
![]() |
責任編輯: 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