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文明小戲《搭渡》劇照。 (資料圖片)
東南網-福建日報1月8日訊(本網記者 閔凌欣 )“兒女能盡反哺意,體諒二老未玉成;多年夙愿終成真,不再孤單度晚年。”戲臺上,兩個被命運拆散了姻緣的花甲老人,在子女的撮合下,終于把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戲臺下,近百名觀眾開心地喝起彩來。
元月4日,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北埔村土埕戲臺,南門皇冠莆仙戲劇團加演的這場莆仙小戲《兒女心》,讓觀眾看得如癡如醉。“老人再婚,在咱們農村阻力不小,”79歲的蔡清風老人說,“這小戲演到大家心里去了。”借傳統戲曲演繹現代風尚,讓千載弦歌譜就文明新曲,莆仙戲現代文明小戲的創新和突破,為文化下鄉找到有效載體。
莆仙戲在莆田城鄉廣受歡迎,全市現有3個莆仙戲專業劇團、120多個民間職業劇團,演職人員3500多人,每年演出6萬多場次,觀眾達3000多萬人次,是豐富和活躍城鄉群眾文化生活的主力軍。
“以前,文化下鄉開展了多年,由于時間、人力、資金有限,只能在節慶時期進行,沒有延續性,效果也不太理想。”莆田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陳惠黔介紹。2000年,涵江區在全市率先嘗試,要求劇團在正劇前加演半小時左右的現代文明小戲。2005年,莆田在全市推廣這一創新做法,變“三下鄉”為“常下鄉”,變短期為常年,變幾隊為百團,變數場為萬場。
2005年以來,莆田向全市征集、組織創作了200多個優秀的現代文明小戲劇本,無償提供給劇團,解決他們“無米下炊”的后顧之憂。這些劇本根植于民間、來源于生活,巧妙反映孝老愛親、誠實守信、鄰里和睦等現實問題,多層次、多角度展示社會新風尚、新氣象。
在廣袤的鄉村舞臺上,文明小戲無數次地引起觀眾深切的共鳴,幾乎場場爆滿。陳國仁劇團在荔城區黃石鎮東山村演出現代小戲時,扶老攜幼看戲的村民竟達2000多人。
最近莆田市力推文明小戲“六個百”活動,即“征集百個劇本、開展百場加演、展播百個劇目、組織百團調演、開展百對共建、投入百萬資金”,意味著文明小戲將在今年迎來“又一春”。目前,精選100個優秀劇本編印的《莆仙戲現代文明小戲劇本集》已出版,120多個劇團參與的調演如火如荼,全市百個文明單位與百個劇團結對加演文明小戲,將為文明小戲提供基本的資金保障,市委、市政府下撥的100萬元現代文明小戲演出活動專項經費已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