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合理分配農村教育資源,加強農村薄弱學校建設,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大力實施農村文化惠民工程,切實解決活動經費,逐步建設覆蓋全市農村的公共文化體系。投入890萬元,在全市111個行政村都建成了文化室。市財政每年投入60多萬元,專門作為文化活動經費。對5000人以上的村委會,每年給予6000元的文化活動補助,對3000—5000人的村委會每年給予5000元補助,對3000人以下的村委會每年給予4000元補助。農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空前高漲,目前全市共有500多支農村文藝隊。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文化室建設工程,積極培育民間文藝演出隊伍。現在每個行政村都已經建有一塊籃球場,下一步將運用好這塊平臺,探索鄉鎮體育運動開展的新方法,活躍農村文化,豐富群眾生活。增強農村基本醫療服務功能,對全市低保對象、五保對象個人繳納的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給予全額補助。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法規政策,保障五保供養對象的合法權益。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目前給予農村低保人員每人每月50—60元補助,共有9200人享受農村低保。
發展無止境,探索無止境,創新無止境。在“文明衛生村”創建中,大理市通過整合新農村建設資金、洱海治理保護資金,把社會各方資金整合到農村,改善了農村環保設施,在探索走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統籌城鄉、改善生態、構建和諧的新路子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