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省(云南省,下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座談會在大理召開。會議指出,這次會議在大理市召開,實際上是一次現場經驗交流會。大理市在2008年被命名為首批省級文明城市后,又明確提出了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在抓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同時,始終堅持以城帶鄉、城鄉聯動共同協調發展的戰略,結合大理實際,把新農村建設、洱海保護和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開展“文明衛生村”創建活動,深受群眾歡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文明衛生村是大理市改善生態、保護洱海、統籌城鄉發展的智慧創造和生動實踐。該項創建活動的提出,源于對洱海的治理保護。從大理市的實際看,保護洱海、改善生態是大理市科學發展的一項最根本、最重要的內容。大理市在全市廣泛開展文明衛生村創建活動,充分發揮農民群眾在洱海保護、建設新農村中的主體作用,從破解農村“五亂”,整治村容村貌、改善農村環境衛生入手,以減少洱海面源污染,改善農村環境面貌為目標,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關鍵,以提高農民素質和農村生態文明程度為根本,著力培育新農民、建設新環境、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為實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與洱海治理保護三者的有機結合作出了積極貢獻。大理市的這種做法和經驗,值得全省各地學習和借鑒。
文明衛生村創建是大理市改善生態、保護洱海、統籌城鄉發展的智慧創造和生動實踐。該項創建活動的提出,源于對洱海的治理保護。從大理市的實際看,保護洱海、改善生態是大理市科學發展的一項最根本、最重要的內容,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是大理市洱海治理保護實現由工程治理向生態治理、內源治理、流域治理轉變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洱海治理保護的一大難點。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洱海治理保護,大理市在全市廣泛開展文明衛生村創建活動。這項活動充分發揮農民群眾在洱海保護、建設新農村中的主體作用,從破解農村“五亂”,整治村容村貌、改善農村環境衛生入手,以減少洱海面源污染,改善農村環境面貌為目標,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關鍵,以提高農民的素質和農村生態文明程度為根本,著力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為實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與洱海治理保護三者的有機結合作出了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