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辦學生沙龍,為同齡人搭建快樂成長驛站
王家姐弟的住所很特別:一套租來的民宅,面積80平方米。三居室中,一間為休息室;一間為圖書室,里面7個簡易書架貼墻而立,上面分門別類地放著近7000冊圖書;另一間為活動室,內設12張課桌,墻上貼著剪報,角落里堆著各種棋具、樂器和體育用品。
王家姐弟并沒有跟父母住在一起。2006年7月1日,他倆拿出積攢的3000余元錢,加上一位老師和“辛文助學會”的資助,購買了書、棋、二胡和電子琴等,在自己的租所開辦了一間“(泉源)展開學生沙龍”,希望為同齡人提供一處共同學習、互相交流的場所,于是便有了眼前這種居室布局。
“(泉源)展開學生沙龍”對外掛牌后,吸引了不少人。15歲的張淳杰,一年前無意中看見掛在居民樓外的“沙龍”牌子,好奇地走了進去,從此與姐弟倆結下不解之緣。除到沙龍看書、下棋外,他還常在周末跟姐弟倆一同從事公益活動,去精心康復院、福利院等地獻愛心。
“以前休息日就是看看電視,上上輔導班,特沒意思。現在跟著姐弟倆四處走走,接觸到了我從未接觸過的世界,更多地了解了社會,而且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感覺真好。”張淳杰說。
09年1月,寒假期間,張忠利慕名來到這家學生沙龍,火爆的場景令他大為驚訝:“20多個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起吃住,晚上打地鋪,被褥不夠用,只好從旅店租。”
清理道路兩側的野廣告,到義務護鳥站給野鴨喂食,一起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聽牙齒保健講座和法制講座,參加消防知識與自救知識培訓……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張忠利對這個學生沙龍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今年整整一個暑假,他也是在這里度過的。
“姐弟倆還請來二中計算機教師郝志敏教我們電腦操作,并自掏腰包讓我參加了世紀東方外語特訓。”張忠利告訴記者,王家姐弟還為他找到一份勤工儉學的工作。(記者 彭冰 實習生 陳宇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