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自主創排的大型舞蹈詩劇《鶴鳴湖》。徐春靜 攝
核心提示
英雄的大慶,昔日以石油的奉獻無愧于“共和國驕子”的榮耀;年輕的大慶,如今正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展露青春容顏。
50年來,大慶不僅為共和國貢獻著巨大的物質財富,更貢獻了巨大的精神財富;正如人們所說:這里,不僅輸出石油,也輸出文化……
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魂,大慶文化記錄著大慶的滄桑巨變,展現著堅如鋼鐵般的精神意志,營造著和諧溫馨的家園環境,為大慶的城市發展注入了不竭的汩汩動力。
聽那鏗鏘有力的足音,一部部文化經典在歲月中歷久彌新,一顆顆文化碩果讓百姓精神富足,一張張文化名片打開了大慶通往外界的窗欞,大慶文化,舞出了一部包容并蓄的發展繁榮史。
1、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文化建設被納入了大慶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八十年代中后期,話劇、舞蹈、版畫相繼在國內國際捧回大獎,“大慶文化現象”備受關注。
1989年,新華社記者蔣耀波在一篇名為《大慶文化在荒原上迅速崛起》的報道中寫到:“兩部大型話劇《曹植》和《黑色的石頭》在首都戲劇界受到好評。一些戲劇理論家贊嘆,大慶不僅出石油,還出好戲,話劇界出了個‘大慶油田’……”
1986年到1992年底,大慶文化一次次震撼全國。大慶話劇《黑色的石頭》、《大荒野》以及版畫、國畫等美術作品先后9次應邀進京;話劇《黑色的石頭》、電視劇《鐵人》在國家評比中榮登榜首;話劇《大荒野》喜獲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電視劇《家族的榮譽》榮獲“五個一”工程獎。
2、新時期,市委、市政府全力實施“大文化”戰略,大氣魄建設文化設施,體現現代都市文化品位;大視野培育人文精神,豐富現代文化內涵;大境界打造文藝精品,彰顯城市文化魅力,大慶現代文化名城的輪廓日漸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