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3日訊(通訊員 吳德祥? 周宗勝)連城縣四堡鄉馬屋村是四堡鄉最大的自然村,村民一色姓馬,分為兩個行政村:四橋村和中南村。村中有一座500多年歷史的古宗祠。因年久失修,墻皮脫落,屋頂透光,青苔遍布,成了一座危房。2002年,從教師崗位退休的馬勛杰老人了解到:本村僅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600多人,因沒有固定的公共活動場所,老人們要么就三五一堆擠在某個代銷店里打撲克、搓麻將,要么就在村衛生所里談天說地閑侃。他想,如能將老宗祠修繕起來,作為老人們的公共活動中心,讓老人有老有所樂,又可以保存古跡,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
抱著事在人為的想法,馬勛杰逐一向族人和親房代表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族人很快形成共識,積極支持。
修繕就需要資金。老馬首先找到了當時鄉宣傳委員羅春珍,羅委員是個有口皆杯的好干部,他一聽老馬的想法,非常高興,當即從身上掏出300元給老馬說:"你的想法非常好!新農村建設就需要你這樣的熱心人。這300元就算我個人捐出的一點心意。我會向領導匯報,爭取更大的支持。"老馬非常感動,握著這第一筆捐助款激動地說:"有羅委員這樣熱心的支持,我一定全力去辦好這件事!"老馬回到村中,找到了村里幾個熱心的老人,以籌備組的名義,發出《倡議書》,在全村,并向在外的宗親發動捐款。很快得到了響應,臺灣宗親馬加迪先生捐款1000美元,其他鄉親們也紛紛解囊。不久就收到了5萬元的捐款。2003年夏,老宗祠終于被修繕一新。馬屋村老年協會和文化活動室也在此成立。
和中南村結對幫扶的中行福建省分行得知馬屋成立老年協會和文化活動室的消息后,很快就送來了一臺45英寸的大彩電和部分書籍;在中南村掛職第一書記的鄭志煌原單位--福建省測繪局捐贈一批宣傳用具和文化娛樂器材;縣文體局捐贈了一套近40000元的體育器材......
為使老年協會真正成為"老年人活動之家",協會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常年免費對外開放,組織老年人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接著,老馬又組建了"夕陽紅"文藝隊和"十番"樂隊,建設馬屋村健身場等。他們還挖掘整理民間優秀文化,自編自演宣傳黨的中心工作和歌頌富民政策等鄉土節目,在民俗節日和紀念節日演出,豐富群眾文娛生活。老年協會和"夕陽紅"文藝隊的成立,還吸引了鄰村前來參觀學習,為整個四堡的文化建設起了模范帶頭作用。
如今,該老年協會在傳播科學文化技術,弘揚尊老愛幼傳統美德、促進"三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被評為龍巖市先進村(居)老年協會,成為縣宣傳婚育新風,傳播科技文化先進單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