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11日訊(通訊員 黃興柏 危翠蓮 嚴紹華) 今年以來,清流供電局把文明創建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把文明創建過程融合提升為企業發展的過程,僅通過合理化建議一項工作的實施,就為企業電網建設節約了2412.5萬元。
今年,該局的電網建設是歷年來最多項目的一年,如何發揮員工主人翁意識、在電網建設中充分集約資源?4月初,該局文明創建辦公室就這一問題,向全局員工發出征集"三節約"金點子的通知,共征集了216 條建議,其中電網建設34條,生產運行43條,經營管理26條,綜合管理113條。這些匯集了全局員工智慧的節約點子,為該局扎實開展"兩型一化"變電站和"兩型三新"輸電線路建設等工作,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變電方面,35千伏長校變、110千伏秋竹變、220千伏龍津變電站平均減少占地面積約2~3%。變電站內不進行人工綠化,采用碎石場地后,每年節約灌溉、澆灑用水將約260萬立方米。土建方面直接節約費用就達總造價的2~3%,綜合采用優化電氣接線、優化設備選擇、優化平面布置、建筑物節能等措施,變電站綜合費用可以降低5%左右,三個變電站共節約資金約1300萬元。
線路方面,在確保輸電線路功能可靠的前提下,節約走廊資源,提高線路輸送容量,降低建設和運行總體成本。優化路徑和桿塔排位,應用緊湊型、同塔雙回、大截面導線等,提高線路單位走廊輸送容量20~200%,同比節約走廊寬度50~75%。注重環境友好,節約投資;結合地型地貌,合理采用全方位長短腿,盡可能做到零降基面,保持原始地形地貌,保護植被,減少土石方開挖量,防止水土流失。減少線路基礎費用和賠償費用,和諧了工程建設環境。合理選擇路徑方案,采用高跨設計,應用新型施工工藝,大大減少房屋拆遷、砍伐樹木及青苗賠償等,減少施工干擾集成應用新型金具、高強鋼等新技術和新材料,實現了節約鋼材,節能降耗;采用機械化施工,提高了建設效率,實現建設環境和諧。增龍Ⅰ、Ⅱ路采用220千伏同塔雙回技術,相比兩個單回路節省了一條線路走廊,節約占地40%;220千伏增龍Ⅰ、Ⅱ路采用同塔雙回后可節約投資資金約2400萬元。110kV安清線開斷進秋竹變,以及嵩湖線改接至龍津變等配套線路工程約節約資金900萬元。
廢舊設備再利用率方面,110千伏清流變#2主變再利用至110千伏秋竹變可節約工程投資約200萬元。并將清流變可利用設備信息通過網絡發布可利用情況,將部分可利用的設備經過修理后利用至周邊的相關縣公司。
該局還在電網項目施工過程中注重施工計劃的安排,110kV紅火間隔工程經過精心調整優化停電方案,施工計劃從12天精減至4天,多供應了電量220萬千瓦時,利潤11萬元。此外,該局多次采用了帶電作業,贏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多供應電量30萬千瓦時,利潤1.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