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在全國至今還很難找到這樣的縣級市——
長樂博物館、冰心文學館、高魯天文館、長樂進士館……面積
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長樂,主題公園文化場館卻遍地開花。近60個場館,構筑起了一道長樂館藏文化的亮麗風景線,讓人應接不暇。
百福公園、董奉草堂、琴江滿族村……18個鄉鎮(街道)新建改建的大小休閑文化中心有220多個。此外,在全市245個村,還有由昔日的祠堂、禮堂改建成的260多個文化中心。
長樂市科技文體局副局長劉端佳向記者介紹,長樂,正是以這樣星羅棋布的文化設施,構建了百姓從家門口步行半小時內都能走到的文化圈——半小時文化圈。
不僅如此,依托半小時文化圈,長樂還開發了多條品牌旅游線路。如“大愛暖千秋文化游”,可參觀長樂博物館、冰心文學館、董奉草堂等場館;“鄭和史跡游”則可以將鄭和史跡陳列館、航海館、圣壽寶塔等看個遍;“鄉村游”則可親臨福建最美鄉村琴江滿族村、福建歷史文化名村三溪村等。
如今的長樂,文化氣息愈來愈濃。
過去有人戲稱長樂人“窮得只剩下錢”。長樂是中國“草根工業”的發祥地,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福建十強行列,兼具空港、外港、內港和大型火電廠的投資優勢,是正在崛起的現代港口工業和濱海旅游新城。長樂為什么如此熱衷于文化事業?劉端佳告訴記者,經濟發展了,百姓相應地也應該享受更好的文化服務。此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長樂市委、市政府認識到,一個地方長久、持續的發展要靠文化。長樂現在所做的,就是以文化涵養城市發展。
對長樂來說,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升了長樂發展的軟實力及品牌力量。走進長樂,這里有“金剛濯足”的神奇傳說,有“杏林春暖”的千古美談;這里有鄭和船隊的不朽偉業,有冰心桔燈的世紀光芒。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完善的城市功能、賞心悅目的城市風貌、深厚的文化底蘊,“魅力長樂”形象定格在人們記憶中,讓人們詩意般地“宜居宜旅宜業”。(福州日報 記者 賀鵬/文 俞松/攝)
責編: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