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6月10日訊(通訊員 張明朗)端午節是我國的法定節日,蘊藏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為大力弘揚和培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好地利用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梅列區以“承傳端午民俗,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精心組織宣傳,廣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和學生了解、認同、喜愛傳統節日,增強了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營造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良好氛圍。
一、精心組織宣傳,營造節日氛圍。梅列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制定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的實施意見》和印發了《端午節知識》,各鄉(鎮)街道、轄區文明單位(學校)把端午節與本地實際相結合,選定活動項目,分別制定了開展端午節活動計劃。特別是列西街道認真做好“梅列區龍舟邀請賽”的人員篩選、隊伍的組織、賽程的安排和安全保障等工作的籌備;富華、四路等社區做好包粽子賽前的粽葉、糯米等原料的準備工作;各中小學認真做好“端午節知識”課前的備課教案和實物準備工作。在街道(社區)、中小學校網站、宣傳欄開設專題專欄,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為主題,大力普及端午節的節日知識,刊出端午節文化宣傳欄80多期,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使“我們的節日”深入人心。
二、創新活動形式,吸引群眾參與。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不斷創新傳統節日文化活動的形式和載體,使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方式相適應,積極倡導文明、和諧、喜慶、節儉的現代節日理念,在移風易俗中體現人文關懷,在全民歡慶中倡導文明新風。
1.承傳端午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各學校把端午節融入到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課的重要內容,開展多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普及傳統節日知識,引導青少年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梅列區教育局、文體局以“唱紅五月, 唱響和諧”為主題,聯合舉辦了中小學生“我和我的祖國”大合唱比賽,展現了全區中小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綜合素質,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感。三明八中、梅列實小等學校通過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班級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宣傳端午節傳統民俗,以班組為單位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的班隊會,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習俗”等知識。陳大中學開展“端午節、離騷頌、愛國心、民族情”等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洋溪中學利用“陽光晨練”時間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利用校“綠色網吧”,讓學生上網了解端午節民俗知識、傳統手工藝品等。三明學院附小開展了“粽葉飄香話端午”主題的實踐活動,學生們做幻燈片、用紙折的五彩粽、捏彩泥龍舟等。列西、小蕉小學實開展愛國主義歌曲傳唱活動,東安小學舉辦了“屈原故事知多少”的講故事比賽活動,讓學生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各社區發揮市民學校作用,組織居民上端午知識課。群英、北山社區分別組織了30多名居民開辦了“憶傳統,頌屈原”主題教育課;高巖、新和、東乾等社區用猜謎的形式進行端午知識的傳教,吸引了居民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端午節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活動,進一步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進了居民之間的感情,有力促進了社會主義和諧社區的建設。
2.包粽展技藝,粽香樂鄰里。包粽、吃粽是端午節主打節目,梅列區在民間自行包粽、吃粽的基礎上,各社區(村)紛紛組織開展了包粽子比賽,為社區居民搭建了一個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平臺。翁墩社區舉辦了“建鄰里親情、展鄰里風采“包粽子比賽活動,片區單位的50多名居民分為35組進行包粽子比賽,參賽中,有6組是農民工朋友。社區為每組準備了糯米、肉、花生,洗凈的粽葉,整個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居民們和農民工朋友們都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氛之中,有位農民工朋友說:“我在廈門、浙江等地打過工,今年是第一次有人請我們免費包粽子、過端午節吃粽子,我好感動”。圳尾、二路、三路、四路等社區分別組織居民開展了比速度、比質量、比技藝的“包粽賽展技藝,品香粽樂鄰里”競賽活動,使小區呈現出粽香四溢,鄰里樂融融的節日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