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3月30日訊 永定是一個有著厚重客家文化積淀的純客家縣,曾經連續八屆獲得省級文明縣城的稱號。永定也是一個有著豐富旅游資源的世界遺產所在地,客家土樓之旅是福建"十大旅游品牌"之一。近年來,永定縣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創建文明縣城作為提升縣域經濟發展"軟實力"、展示對外良好形象、打響"福建土樓之都·客家故里永定"這一世界級文化與旅游品牌的基礎性工程來抓,從"規劃、建設、管理"上著力,把"抓創建"與"樹品牌"有機地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具有永定特色的文明創建新路子。
一、圍繞客家故里定位城市規劃
規劃是龍頭,是城市發展的靈魂。在城市規劃過程中,永定縣圍繞"客家故里、山水永定"的目標定位,把規劃作為城市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抓實抓好。在規劃思路上,按照"三拓展、三提升"的思路,向湖雷、城郊古鎮和西溪禮田三翼發展,拓展城區范圍;積極尋找可能建設用地,拓展用地空間;提高現有建設用地利用效率,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強化縣城中心地位,提升城市功能;引入休閑娛樂、旅游服務等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充分挖掘客家文化與自然景觀特色,提升城市風貌。在規劃編制上,注重科學性和前瞻性,聘請了知名規劃設計院完成了《永定縣發展戰略規劃》、《永定縣城總體規劃》、《縣城整體城市設計》、《縣城控制性詳細規劃》、《重點區域修建性詳細規劃》五大規劃和消防、環衛、燃氣等六個專項規劃編制,縣城控規覆蓋率100%、縣城修規覆蓋率達20%,為客家故里山水城市的建設、經營和管理提供了科學藍本。在規劃布局上,形成"一主兩副三組團"的整體功能結構,即以老城區為主中心,形成以行政辦公和商業為主的綜合片區;以大洲和書院為次中心,在大洲形成以交通為依托的物流產業區和綜合生活區,在書院形成以文化娛樂、商務辦公為特色的綜合片區;以禮田、古鎮和東溪箭灘為特色組團,在古鎮形成以城區人口集聚為主的生活居住組團,在禮田形成以輕工業為主導的工業產業組團,在東溪箭灘形成以溫泉度假、客家文化旅游為主的特色文化組團。
二、突出客家特色彰顯城市風貌
城市特色建筑是城市風貌的標志,城市風貌是城市品位的重要體現。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永定縣在不斷完善城市交通網絡和市政公用設施、社會服務事業建設的同時,注重挖掘整合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資源,努力使城市建設與客家文化和諧共生,創建客家文化特色城市。作為舉世聞名的福建土樓之都,永定縣有23000多座被稱為"世界建筑史上奇葩"的客家土樓。永定縣注重傳承與創新相結合,以根深葉茂的客家文化和得天獨厚的生態本底為基礎,借鑒和繼承客家土樓就地取材、獨特的外觀和平面布局、樸實的建筑處理手法等客家建筑元素,并與現代建筑元素、建筑手法有機結合,努力打造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目前,在城郊東溪規劃建設的客家圣殿項目(規劃占地480畝、概算投資3.6億元),是集中展示客家文化的窗口、是客家文化的大觀園,主要包括客家文化博物院、客家圣壇、客家民俗演藝中心、客家姓氏宗祠、百家姓氏園、客家文化廣場等主體項目,體現客家文化特色、展現客家民俗風情,打造全球客家人的共同家園。在建筑設計方面,充分考慮了客家傳統建筑元素,如客家文化博物院借鑒了五鳳樓"三堂兩樓"的空間布局形式;客家民俗演藝中心以客家土樓中最為經典的園樓作為模板;客家圣壇取意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客家姓氏宗祠和百家姓氏園源于客家人強烈的同根意識和尋根意識。同時,努力打造"一河四園九廣場"客家特色景觀,實施城市夜景工程,按照"宜草則草、宜樹則樹"的思路,美化、綠化、亮化永定河兩岸,建設亭水平臺;改造建設鳳山森林公園、東山旅游公園、南山綜合休閑游樂公園和西郊文化公園等四大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規劃建設富有客家文化寓意的"創"、"儒"、"祈"、"澤"和象征城市活力的"游龍"、"匯金"、"聚閑"及代表山水之城的"合風"、"流泉"等九個不同主題的城市廣場。
三、弘揚客家人文提升管理水平
城市管理是城市規劃建設的繼續,直接反映了一個城市的外表形象和文明程度,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證。在城市管理過程中,永定縣注重客家文化的運用、引導和規范,弘揚客家人文精神,將客家人文理念融入城市管理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方面,完善城市管理辦法和規定,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取消延續幾百年的墟期為日常貿易,化解了"五日一墟"集中趕集給城市交通、衛生帶來的壓力;建立了城市管理協調聯席會制度,協調解決城市管理中的具體問題;從退伍軍人中招聘20名城市監察協管人員,充實城市綜合執法隊伍,對重點街道實行統籌管理;定期不定期開展城區環境衛生、市容市貌整治,城市環境面貌大大改善,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注重城市居民文明行為的教育與養成,提高城市居民素質。實施以"做文明公民、建和諧永定"為主題的公民文明素質工程,叫響"我即永定形象、我為土樓增輝"的口號,著力增強市民對"土樓之都、客家故里"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責任感。以"樹新風、揚正氣、促發展"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黨員志愿者"活動和"學習全國見義勇為模范王樹先"、"學習全國模范教師陳文明"、"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爭做文明的土樓人"等大型群眾參與活動。強化"公民文明公約"教育,從"細節文明"破題,認真抓好"十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等文明創建細胞工程,組織和引導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使群眾在參與中發揮主體作用,在參與中提高文明素養。(中共永定縣委書記 廖禮團)
責編: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