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大力實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營造良好成長環境。建立連城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設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辦公室。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為重心,展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動。積極調動社會力量,開展扶困助學活動,2006年以來,共爭取春蕾計劃、希望工程助學款140余萬元;由縣委文明辦、縣教育局、婦聯等單位聯合開展“共享藍天,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全縣共選聘了110名“愛心媽媽”。 大力夯實教育平臺,從公、檢、法、司等部門選派了120名干部到學校擔任法制副校長,實行一校一警制,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加大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建設力度,建立了未成年人警示教育基地和連城縣禁毒教育基地,依托縣氣象局建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認真抓好各種活動載體建設,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系列文化活動,弘揚民族文化優良傳統;充分利用連城紅色資源,開展“走進紅軍”主題教育活動;積極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深化文明禮儀教育。加強綜合整治,采取有效措施,嚴厲打擊制作、傳播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產品的違法行為;做好孤殘兒童、棄嬰救助安置工作及其合法權益保護工作,設立流動兒童救助保護機構,堅決查處企業使用童工現象。加強學校管理,推行校務公開和收費公示制度,紀檢、監察等部門定期開展教育收費專項檢查,杜絕學校亂收費現象;建立健全外來務工、經商人員子女入學相關制度,實現同城同權。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
四、打造環境,不斷提升連城老區發展形象
按照建設文明縣城的要求,從軟、硬兩個方面入手,大力加強環境建設,努力建設衛生美觀、和諧有序的城市文明環境。
1、以美觀衛生為目標,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健全衛生管理網絡,實現環境凈化。中心縣城環境衛生管理以環衛站為主導,以社區居委會為基礎,建立了一、二級環衛管理網絡;建成5個垃圾中轉站,在城區全面取消露天垃圾圍,垃圾清運處理規范及時;推行垃圾袋裝、水沖廁所;每年進行兩次以上的全民滅鼠等除“四害”活動。大力實施“綠化工程”,實現環境秀化。城區主要綠化區有街心綠地2萬平方米,步行街、觀景路、桃花源小區綠地7.2萬平方米;從2006年開始,投入綠化資金近300萬元,完善洪山沿河綠地及文亨三角坪環島景觀改造、工業園區行道樹及蓮中路綠化帶種植、觀景路揭樂鄉段植草工程。城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8.61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6%。大力實施“暢通工程”,促進秩序優化。蓮中路全面建成通車,農村公路建設取得突破,全面實現村村通水泥路;主要街道各種線牌、交通標志規范醒目。大力實施“亮麗工程”,實現環境美化。城區道路沿線全部布設標準路燈,在城區北大街沿路兩側設置精神文明建設公益燈箱廣告;在冠豸山景區全面實施綠化、美化工程并布設了“夜景”工程。
2、以良好秩序為目標,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優化服務環境。發揮縣效能服務中心的職能作用,加強機關效能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全面推行項目服務“承諾制”、申報審批“代辦制”和“無休息日”全天候服務制度,對重大項目推行“特事特辦、超常快辦、現場聯辦、即收即辦”做法,由責任單位“一把手”為項目業主代辦所有申報、審批手續,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務,形成了圍繞項目主動協調、主動服務的良好氛圍。二是保障安定環境。實施“依法治縣”方略,全面開展“五五”普法工作,公眾法制意識明顯提高;高度重視公共安全,制定8個專項預案,公共安全應急體系進一步健全;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制,安全生產保持平穩態勢;大力推進“平安連城”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范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安定穩定。賣淫嫖娼,聚眾賭博等社會不良現象得到有效控制,禁毒宣傳和禁毒工作成效明顯,打黑除惡工作效果顯著,八類嚴重刑事安全得到有效控制。三是規范市場環境。在全市率先組建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深入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活動,突出解決了城區亂擺攤設點、占道為市、亂設廣告牌等問題;加強賓館、飯店、人力三輪車和購物商店的行業管理,確保明碼標價、公平競爭,做到文明經商、誠信經經營。建立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協調機制和應急方案,在縣總工會設立維舉報電話,全縣沒有重大侵害勞動者權益的違法案件發生。
3、以和諧共處為目標,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堅持把誠信建設作為重點,以建設“誠信連城”為載體,大力實施“誠信街、誠信單位、誠信商店”評比創建活動,在城區開展誠信一條街創建活動,每月評選5個誠信商店并授予流動紅旗。積極維護男女平等,實現女性就業機會公平,男女同工同酬,充分發揮婦聯等維權機構的作用,保障了婦女基本權益。認真抓好社區各項建設,社區民主建設、管理制度不斷完善,90%以上的選民參與選舉,社區居委會、居民代表能共同商討社區重大事務,形成社區事務的民主決策制度;在社區組織開展“告別陋習、推行新風”教育活動,舉行“萬人簽名承諾儀式”,改變了亂扔紙屑、果皮、隨地吐痰等不良風氣,群眾文明素質不斷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