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城永安全景 (攝影:羅聯永)
文明風3月3日訊 永安市堅持把環境建設放在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文明城市 “強基”工程。
強化服務理念,打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以干部學習教育為重點,以規范行政服務為目標,著力創建廉潔型、效能型、服務型、責任型政府,營造優良政務環境
一是加強干部教育。堅持把抓好黨委中心組學習作為提高領導干部理論素質和執行能力的重要措施,把精神文明建設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執政能力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等內容納入學習范疇。在全省縣級率先成立規范建制的市委講師團,邀請中科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等專家教授學者講座。三年來,市委學習中心組開展集中學習科學發展觀、十七屆三中全會等專題學習累計達36次,出勤率達90%以上。市領導帶頭學習,帶頭宣講,帶頭撰寫各種理論文章。其中,市委主要領導應邀在 “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論壇”做經驗介紹,撰寫《三明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啟示》一文被評為福建省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主題調研優秀論文。組織228支駐村宣講工作隊、宣講團巡回宣講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以及胡總書記“6.25”重要講話精神。開設干部教育輪訓班,定期對干部進行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培訓,全市共有1.5萬多人次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同時,經常性地組織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勤廉宣教中心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的作用,深入開展送廉政文化進機關、農村、社區、家庭、校園、企業等“六進”活動,增強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
二是規范政務行為。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七項效能建設制度,創新重點項目辦、效能監察大隊、行政服務中心“三位一體”運作方式,建立重點項目“綠色服務通道”,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服務水平。截至2008年底,共取消行政審批、許可項目200多項,減少行政許可前置條件260多項。全面推進重大村務決策聽證制度,僅2008年召開聽證會250場(次),列入聽證事項272件中有249項通過聽證,辦結238件,辦結率95.6%,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同時,對市直部門及垂管單位實行年度績效工作考評,獎優罰劣,促進作風轉變。成立市政務公開辦公室,開設政務服務熱線和“福建永安”、“永安之窗”等網上服務平臺,通過網絡平臺和政務公開欄,將行政審批權限、條件、程序、收費、監督渠道等向社會公開,為群眾辦事及反映問題提供順暢渠道。
三是強化行政監督。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積極開展行風民主測評和機關效能建設活動,設立機關效能投訴中心和市長電子信箱,健全基層信訪網絡,在4個鎮設立“農村信訪問題排查中心”,聘請廉政監督員,完善市-鄉-村三級互動監督機制,堅決糾正和查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行為,加大辦事難、亂收費、亂攤派等效能投訴件查處力度。三年來,全市紀檢組織接收群眾信訪舉報555件,立案查處案件226件,挽回經濟損失545萬余元。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凡重大決策部署出臺前都進行深入調研,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并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監督,特別是在市電視臺開辟“人大時空”、“政協委員展風采”專題欄目,拓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渠道。三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2000多件(次),開展專項檢查、視察、調研120多次,督促政府出臺“十一五”城市衛生發展規劃和加大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扶持力度的政策。僅2008年就對代表提出的94件建議、批評和意見實行跟蹤督查、督辦,并把14件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提案列為重點,實行領導掛包督辦。市政協常委會共組織調研、視察110多次,召開協商座談會90多場,就城市管理、民生保障、廉政監督等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800多條。向重要司法、行政職能部門推薦監察員、審計員56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