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庭院,雞鴨成群,黃兔滿舍;田間地頭,肥料成堆,正待播種;村道公路,運輸畜禽車輛,來來往往……
近日,記者來到周寧縣李墩鎮,處處可以看到留守老人和婦女忙碌的身影。
這些年,6萬周寧人風光闖上海,形成極具影響力的周寧“上海商幫”。盡管有大量青壯年勞力外流,然而在政府引導下,留守農村的婦女、老人依靠庭院養殖和種反季節蔬菜,也闖出一條致富新路子。2008年,周寧縣農業生產總值達5767萬元,同比增長8%,農民人均收入達5070元,同比增長11%。
種起菜來養起兔 留守人員也致富
李墩鎮地處周寧山區,1.72萬人口中有6300多人外出經商務工。由于留守當地的勞動力80%是婦女和五十歲以上體弱老農,無法承擔繁重的田間勞作,只好靠壯勞力外出打工的收入維持生活。李墩鎮農村經濟發展一直徘徊不前。
“要幫助留守人員致富,關鍵在于要發展適合留守農民種植養殖的項目,走出一條依靠特色農業致富的新路。”鎮長吳發興感慨地說。
2001年,村民李妙枝聯合3位老農轉租20畝地,開始反季節蔬菜示范種植。如今,反季節蔬菜已在李墩鎮遍地開花,700多名留守婦女、老農或分戶種植,或聯手種植,通過土地轉租、互換,在各村集中連片大面積發展反季節花椰菜、生姜等。
黃埔村55歲的老農陳明義告訴記者,他與鄰居彭立科合作,從外出打工鄉親手中轉租15畝地種植花椰菜,去年一季就凈賺1.8萬多元。
近年來,“黃埔兔”養殖在李墩鎮發展迅猛。一般小戶在庭院圈養,年出欄都在百只以上,扣除成本,一年至少收入1萬多元。目前,全鎮累計300多戶農家婦女從事“黃埔兔”養殖,年出欄肉兔6萬多只,產值近200萬元。
吳發興說,與反季節蔬菜同時啟動的高產毛竹種植項目,就因勞動強度大,留守人員無力大面積栽種,始終發展不起來。
“品牌+公司”帶動 小規模闖大市場
“前幾天剛賣出一批肉兔,收入3000多元,欄里又有50多只等待出欄,已被福安客商預定了。今年收入有望超過8萬元。”黃埔村“兔子王”聶成蘭滿心歡喜,領著記者參觀她家占地近一畝的標準兔舍。
掀起李墩鎮養殖業蓋頭,看到的不僅僅是“黃埔兔”,雞、鴨養殖也遍及許多農家。他們兩三戶成組、三五戶成團,紅紅火火闖市場。2006年,“黃埔兔”商標成功注冊;2007年11月,養殖大戶李孫茂聯合5戶農民,成立了周寧縣茂順農業合作社,組建了茂順養殖公司,以帶動全鎮庭院畜禽養殖業發展。目前,該公司全年出欄雞鴨52萬多只,蛋60余噸,占周寧全縣市場供應量的五分之一,年總產值1000余萬元,被列為省副食品禽蛋品直控基地。
農業產業要發展 政府服務是后盾
吳發興說:“農業產業發展,政府服務是后盾。”李墩鎮政府服務的重點是,一扶持壯大同欣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茂順農業合作社兩個龍頭,并通過公司成立相關協會和黨支部,讓公司真正一頭對接市場,一頭聯系千家萬戶,減少農戶單獨闖市場的風險;二依托鎮村社會服務聯動中心(站),從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全面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舉辦各類培訓班,培養田間土專家。三引導農民通過合理的土地流轉,規范運作,并通過聯保、公司擔保等形式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規模,打響品牌,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
李墩鎮的經驗迅速在全縣推廣,有效破解了留守一族增收難的難題,農村經濟煥發出勃勃生機。(記者 莊嚴 通訊員 吳仙友 張家灼)
責編: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