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0月29日訊(通訊員 吳會明)歷時一周整治清理,至10月29日,廈門集美區轄內馬鑾灣水產養殖回潮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昔日海面上飄浮密密麻麻水白色泡沫等養殖設施,不復存在。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秋風拂動蔚藍、寬闊的海面,還有藍色天空下白鷺起舞金色的沙灘。
就是這片海域,早在2003年,市、區兩級政府就對該海面水產養殖設施進行徹底拆除,并對養殖戶進行了賠償。作為推進海灣型城市戰略、實現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的需要,是政府科學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合理利用海洋資源,減少海域安全隱患的一項重大舉措。但是受經濟利益驅使,今年9月以來,又有少數養殖戶在海面上吊養海蠣和沙篩貝,致使海面上出現密密麻麻的白色泡沫,每個泡沫下都是吊養的沙篩貝。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馬鑾灣養殖回潮現象,早日還市民一個美麗、整潔的馬鑾灣。在廈門市有關部門支持配合下,集美區積極擬定整治規劃,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分成兩階段進行治理。首先對群眾進行宣傳,勸阻不要跟風到已經實現退養的海域非法養殖,同時動員已經在馬鑾灣海域非法養殖的漁民限期整改,自行收回養殖設施;接著,組織力量、動用設備,配合海洋執法等部門進行清理,強制拆除剩余的養殖設施。
據了解,由于大型的執法船只無法開進這片海域,所以組織執法拆除難度大,于是從龍海等地租用當地漁民的小漁船,根據潮水時間每天只有1小時能進入這處海域實施拆除作業,主要動用了16條拆除船,4條執法保障船。清理的吊養設施包括海面泡沫和水中竹竿。有的養殖戶把網繩沉到水底,企圖蒙混過關,對于這種情況,執法人員在拆除船只也采取相應的辦法,把養殖設施從海里撈了出來,直至徹底清除。
另一方面,為解決退養上岸漁民的生產生活出路問題,廈門集美區同時研究制定了相應措施。主要采用“辦培訓、促就業,建項目、促增收”等有效手段,幫助失漁群眾轉產就業并盡快實現致富增收。集美區副區長張劍鳴說:“眼下將興建金包銀工程,對沿岸群眾提供相應優惠條件,進行普惠式的扶持,讓這些失地失漁群眾有活干,還要有發展。”
責編: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