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了,有20年教齡的陳英文老師,又將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縣財政補貼的1500元邊遠山區教師崗位補助。陳老師家在南靖縣山城鎮,1998年到書洋鎮奎坑小學任教,至今已整10年。從2006年開始,陳老師每學期可以領到1500元崗位補助.
為了給教育強筋壯骨,2006年起,南靖縣累計投入1億元,每年為教育辦十件實事,包括邊遠山區教師崗位補助、獎勵教師提高學歷層次、改造中小學危房等。像陳老師一樣,如今在南靖邊遠山區教書的老師,每學期都能領到150元到1500元不等的崗位補助。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縣已有2707人次獲此補助。據悉,這一舉措在全省尚不多見。
為教育辦實事,是南靖縣著力民心、改善民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萬利達、閩星等優勢龍頭企業的引領下,南靖經濟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2007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65.54億元,增長13.3%;財政總收入4.81億元,增長28.7%。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南靖縣堅持以人為本,在教育、農村道路、醫療等方面大手筆投入,著力改善民生。“我們通過辦一件件實事,打造惠民工程,解決‘上學難’、‘行路難’、‘看病難’等突出的民生問題,最終讓老百姓共享發展的成果。”南靖縣委書記陳忠厚說。
從2004年開始,南靖實施“年百公里路網建設工程”。至2007年底,全縣累計籌措10億元,建成農村水泥路近1000公里,182個建制村實現村村通水泥路,29萬山區農民告別“行路難”。其中,全長53公里、總投資3億多元的山梅公路(南靖山城到廣東梅州)南靖段改建工程,使南靖縣城到“土樓之鄉”書洋鎮的距離縮短8.5公里,車程由原來的80分鐘縮短到40分鐘,結束了沿線10多萬群眾祖祖輩輩翻越“九曲十八彎”的天嶺的歷史。今年1月,這個南靖縣有史以來自籌資金最多、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竣工通車后, 給沿線鄉鎮帶來了新的發展圖景,被譽為“高山水鄉”中國景觀村落的書洋鎮塔下村,家庭旅館由以前的4家一下子增至30多家,一天的住宿費收入就有1萬多元。同時,針對“看病貴”、“看病難”使許多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實,2007年,南靖縣決定三年投入1個億辦醫療衛生。2007年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加上今年4月啟動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使南靖百姓基本實現病有所醫。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參合農民26.9萬人,參合率達95.9%;25895人次得到補償,補償金額2580.91萬元,大大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負擔。此外,在人居環境方面,南靖也在不斷改善、提升。近年來,投入2.5億元實施江濱公園美化亮化、夜景工程等項目,縣城面貌大大改觀。如今,城區面積僅4.2平方公里、人口4.6萬的南靖縣城,已擁有5個公園;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6.1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接近10平方米。
今年,南靖計劃投入10億元以上,建設環城路、蘭陵文化城、海峽蘭花博覽園、象溪引水工程和麒麟山森林公園等十大城建項目。“這些項目在兩三年內完成后,南靖縣城面貌將煥然一新,人居環境在漳州乃至全省都可居于前列,到那時,南靖老百姓的工作生活環境將變得更加優美。”南靖縣建設局副局長王樂明說。(福建日報記者 段金柱 見習記者 謝賢偉 新華社記者 許雪毅 通訊員 劉文福)
責編: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