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11日訊(通訊員 楊生友 黃道欽 高中良)繼南宋愛國詩人謝疊山(謝枋得)詩作《武夷山中》入選2007年福建省高考語文試題,在擁有2800多人的疊山后裔聚居地順昌嵐下鄉引起較大反響后,今年全國高考結束后,人們驚喜地發現,《廖剛傳》入選在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卷(一)第Ⅰ卷中,成了一道全國高考語文試題,這一發現,使擁有近2萬的順昌廖剛后裔興奮不已,既倍感驕傲,又倍添精神動力。
這道節選自《宋史?廖剛傳》的全國高考語文文言文考題,全文僅684字,出3道選擇題,每道題3分,共9分。
廖剛朝廷為官剛正不阿忠直抗言
廖剛,字用中,號高峰,北宋熙寧三年(1070)出生于順昌靖安都(今謨武)廖坑(今元坑鎮蛟溪村對河),少時跟隨曾任諫議大夫的陳瓘、理學家楊時學習。北宋崇寧五年(1106)中進士,甚為君主倚重,官至工部尚書。廖剛剛正不阿,知無不言,反對奸臣當政,時蔡京秦檜雖專權,亦為之畏懼。其不但是宋朝杰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還是一位軍事家。宋紹興十三年(1143)病逝,享年74歲,葬于蛟溪村鳳山。皇上贈少帥,追封他為“順昌開國男”。父子五人共祿享萬石,鄉人稱為“萬石廖氏”,后裔多以“萬石第”、“萬石堂”為宗祠名,分布在閩、粵、桂和港臺地區、東南亞各國。謨武村的廖氏宗祠,還存有朱熹等許多名人紀念廖剛的碑文石刻,“謨武文苑”內亦設有“二賢堂”(廖剛、廖德明),墻上懸掛二人的簡介及生平事跡。
廖剛的著作較多,流傳于世的主要有:《高峰集》、《高峰先生文集》十七卷、《御覽世彩堂詩集》等。
廖剛后裔修建廖剛陵園開展廖剛文化研究
廖剛為官一生清正廉明、憂國愛民、威武不屈的精神和品格,名重于天下,名存于千古,為世人所贊頌。為緬懷廖剛生平功績,弘揚廖剛文化,1996年12月,順昌縣成立廖剛文化研究會,并集資30多萬元在元坑鎮蛟溪村修建了廖剛陵園。1999年6月,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由順昌縣廖剛文化研究會編輯點校的“欽定四庫全書集部”《高峰文集》。近年來,來自北京、河南、湖北、浙江、安徽等省及本省三明、延平等地的廖剛后裔、廖剛文化研究者到順昌廖剛陵園舉行紀念活動和開展廖剛文化研討,表達對先賢的敬仰。
責編: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