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七一’活動拍的照片,你看,大家笑得多開心。”6日,翻看著剛打印的照片,張江濤笑了,“多虧區里的安家工程,讓我重回組織。回‘家’的感覺真好!”
張江濤是三明市梅列區列東街道四路社區的黨員。2003年4月,張江濤所在的印染廠改制,他下了崗。梅列是老工業基地,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化,大批職工黨員下崗。“僅我們社區,來自印染廠、紡織廠等企業的下崗職工黨員就有126個。”四路社區書記林素珠介紹說。
這么大一個特殊黨員群體,如何管理?
2005年7月,梅列區開始實施下崗黨員安家工程,按照居住地接受黨員進社區,為“離家”的黨員“安家”,以保證下崗黨員失業不失志。
“下崗黨員在原企業都是排頭兵,下了崗,有情緒,我們就組織社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安撫。”梅列區委組織部長劉閩華介紹說,為了做好下崗黨員的接收、管理和服務工作,全區統一印制了下崗黨員聯絡卡,并制定了一系列幫扶、家訪等制度,以幫助下崗黨員渡過難關,重回組織,重燃斗志。
為了增強下崗黨員的創業能力,梅列舉辦了各類就業培訓班20多期,內容涵蓋電腦、家政、電工等10多個行業。目前全區培訓下崗失業黨員780多人次,下崗失業黨員再就業率達到98%。
2000年8月,黨員盧秀花夫妻雙雙從紡織廠下崗。秀花身體不好,兒子在念高中,生活艱難。四路社區黨支部得知后,主動為她家申請了2萬元的小額貼息貸款,幫助她丈夫辦起廢品回收站。后來,社區又給秀花在家政公司找了份工作。
三路社區下崗黨員葉永輝,2004年6月從紡織廠下崗后,社區書記朱淑華就找上門來,鼓勵他利用自己的行業經驗,自主創業。2005年4月,葉永輝和另外兩個下崗工人創辦了火龍紡織化工有限公司。不想,一個月后工廠遭遇山體滑坡,廠房塌陷。社區伸出援手,組織力量幫助搶險,在最短時間使工廠恢復了生產。社區還多次幫助他爭取到小額貼息貸款。現在,創業成功的葉永輝,在他的工廠里已吸收26名下崗工人。最近,葉永輝向社區提出請求,準備匿名幫扶一戶困難家庭。
針對外出務工的下崗黨員多的特點,梅列區還創新機制,利用黨建博客、設立駐外支部等方式,保證黨員與黨組織的經常性聯系。
四路社區很多從印染廠下崗的黨員,到晉江、石獅等地紡織印染企業工作。針對這一情況,四路社區黨總支在石獅成立黨支部,吸收在外務工的38名下崗黨員,保證他們及時參加組織生活。
自2005年以來,梅列各社區接受下崗黨員561名,占社區黨員的56%。今年預計接收超過400名,接收黨員總數將超過1000名。(記者 鄭長輝 謝振華 通訊員 肖慶松)
責編: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