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康市在通過擴張城市,吸引農民進城的同時,投入和引導更多的資金參與農業產業化建設,實現城鄉和諧互動發展。據統計,近3年來,該市每年有1萬多農民“洗腳上岸”進城,上千萬元的城市資金投向農業和農村。
在謀求城鄉協調發展中,該市積極呼應“一小時都市經濟圈”的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按照生活區、商貿區、工業區“一城三區”布局,提高城鎮經濟集聚和輻射帶動活力,為農民進城創業就業創造良好的平臺,促使農民向城鎮轉移。去年以來,該市財政投資近2億元建設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開工建設了20多個重點項目。今年,該市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的實施意見》,清理和取消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城市擴容和新項目開工為農民就業拓展了新渠道,一大批民營企業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去年該市企業就業人員累計達到7.28萬人,其中近千人創辦了500多家家具廠和300多家制衣廠,接納了4萬多名農村富余勞力。城區面積已經從9平方公里擴展到13平方公里,人口從8萬增加到14萬。
與此同時,該市應用稅收、貼息、補助等經濟杠桿,投入和引導各種資金參與新農村建設。去年至今,投資1500萬元,新建148公里通村水泥路,實現了全市村村通公路的目標;投入培訓資金246.87萬元,建立和完善四級農民知識化培訓基地,采取訂單培訓、政企聯合培訓等方式培訓農民42019人次;籌資800多萬元用于農村“七小工程”與新農村建設。農村投資環境的改善吸引了大筆城市資金。寶林大廈有限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在太窩鄉龍潭村建起了千畝果園、萬頭豬場;千秋食品、友家食品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紛紛加大投入。據統計,該市已建立的68個農業產業化組織固定資產總值達3.9億元,帶動3.8萬農戶致富。去年該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達11.7%,為近7年來最好水平。(邱家源 劉春水)
責編:謝添實
|